學好觀點

【學好教育】高敏感孩子怎麼學習?看這裡!

該如何引導高敏感孩子學習閱讀
 
主編/石廷宇
編輯/學好閱讀教學團隊
日期/2021.9.10
 
由於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劇烈改變,
越來越多父母們觀察到,自己的孩子可能屬於「高敏感性族群」
同時,坊間的相關教養書籍一時也對「高敏感」的相關論述
大規模的開啟了各種「討論面相」(或是關鍵詞),例如:
 
1.高敏感是種天賦
2.高敏感族群如何愛自己
3.如何又高敏感又不會受傷
4.怎麼做才能敏感得剛剛好
 
又例如,幫助高敏感族群的人認識自己等等
 
大體上來說,高敏感族群真的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
敏感(善感),甚至易碎、容易不安、內向、容易焦慮
 
但是,如果高敏感的孩子遇到學習,又會產生出那些火花呢?
今天,我們就要從閱讀教育的教學現場切入
帶父母們一起認識和實踐,如何陪伴高敏感孩子學習閱讀!
分析他們的學習狀況,提供適當的思考觀點!

第一 情緒容易被他人影響
 
Emotional,好聽一點叫做「情緒化」,難聽一點就是「情緒管理不當」,對吧?
高敏感的孩子,比較容易因為自己的表現不好、
甚至只是別人的表現「比較好」,而有劇烈的情緒起伏
(有時候我們都覺得這個不應該當作「刻板印象」)
此時,很多家長的反應都是:
A.啊?這樣有什麼好激動的?
B.自己表現不好還生氣?生氣有什麼用?
 
然而,最難的,不是「反應」,而是「不反應」
正是因為高敏感性孩子容易反應過度(overeaction),
家長更應該修正自己的反應尺度,
緩個一拍、甚至兩拍,
再用探問的方式去摸索孩子的情緒量尺,例如:
A.你生氣(激動)的原因是什麼?
B.你認為自己怎麼做可能會比較好呢?
 
切記!
對於高敏感族群來說,他的有什麼,可能等於你的沒什麼!
同樣,你的沒什麼,對他來說可能大有什麼
 
過於理所當然的反應,更加容易造成反效果,激化情緒反應喔!

第二 不同的刺激反應過大
 
你是否常常遇到,明明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話,
卻因為「時空條件不同」,卻造成天差地遠的反應
「為什麼作業沒寫?」
「為什麼這題都不會?」
「為什麼別人都會你不會?」
「你是不是不會都沒問?」
(好啦~通常這些問題光是問就讓人不舒服了!)
 
但事實上,「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是高敏感孩子的特殊劇場,
你也許會想「你就回答我問題就好啦!?」
但是對這類孩子來說,
卻可能是天塌下來的第一等大事:
「你為什麼要罵我?」
「你一定覺得我不夠好!」
「對啦!別人都比較優秀啦!」
「我最笨,行了吧!」
 
NONONO!你以為是氣話的頂嘴,
對高敏感性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真的是這麼想!
 
此時,別特別逼迫他們做「你覺得再平常不過的事」
而是引導他們去細部認識環境、情緒、言語的變化
例如:
A.作業沒寫完的原因,是不是今天功課比較多?
B.這個班上的同學比較熱情,你有沒有交到不錯的朋友?
C.因為老師希望你好,所以有時候會比較激動
 
針對高敏感性的孩子,把同樣的情緒,轉換一下「刺激的沸點」,
將「刺激點」翻譯或轉換得更柔和、平緩些,
如此一來,孩子也就比較容易接納與解讀了!
 

第三 負面思考,怯於嘗試
 
軟弱不是孩子的錯!勇敢也未必總是得到好結果!
太多的激問法,真的會得到理想的效果嗎?
本來「突破現狀」就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方法」
但家長、師長,常會過度用理所當然的方式
要求孩子改變、劇變、突變,而非掌握孩子的秉性
順性、適性轉型,如此一來,
當然容易得到「反效果」
最後,也就容易出現「我就爛」情節:
「對啦!別人都比較厲害!」
「對啦!我就不好、我就差啊!」
「你最棒!我就不好,行了吧?」
 
一旦這種情結湧現,要再滲透孩子的情緒
協助他們改變或是優化,難度就會相對高出許多,
畢竟,負面的心緒已瀰漫他們的行為模式之中
別說不可能!
家長與師長的「不經意」
並且「負面的重複曝光效應」
往往不只出現在學習反應,更出現在生活場景
當孩子生活的每分每秒都被負面表列填塞時
「到底該從何調整起?」
「我到底還有哪一點是值得稱讚的?」
這種自我質疑的聲浪就會在心底翻湧
他們自然也就更難以跨出嘗試的第一步了!
 
記住!
別把你的理所當然當成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然!

第四 個性龜毛,特別難伺候
 
其實用「龜毛」形容孩子,一直都算是「負面表列」吧?
否則,不是應該用「龜毛」,
而是應該要用「注重細節」吧?
只不過,很多家長卻常常輕易脫口而出
認為自己的孩子過份挑剔、吹毛求疵,
而沒有從孩子深層的需求著手
協助發現他們自己的特質
 
如此一來,孩子們當然就越容易遭到誤會
也因為他們的敏感特質,而更加惡性循環,
例如:
更加不易理解、行為被放大檢視、脾氣被逐項審核,
也被加諸更多「矯正意味」的教育內容
 
說到底,一切可能只是因為--
他們不像其他人一樣對大部分的事情都比較大剌剌,
而是「有所關注」,甚至,
有這些特質的孩子,只是不符合一般學生的標準而已
卻被迫要套用一套標準
想到這裡,不是其實也蠻委屈的嗎?
 
有時,他們的敏感來自於對周遭事物的細微反應
那些常人難以輕易覺察的變化,
對他們日常的世界來說,可能已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時,他們所要面對的,
卻是周遭親友、師長輕蔑的回應:
「這個有很嚴重嗎?」
「這個又不重要.....」
或是「擴大他們的反應」
甚至是抹殺他們的情緒軌跡,
他們非但不會因此放開心胸,反而更有可能
封閉自我,使得旁人更加難以了解和接近
豈不是得不償失?
 
所以,適時地詢問,
透過恰當地問題引導,逐步幫孩子面對:
1.造成敏感的來源
2.建立非敏感情境
3.克服敏感源或協助適應
 
才能真正幫孩子弱化高敏感帶來的負面效應
而能協助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
 
比起指責、嫌棄、厭惡、抹消,
每位有高敏感特質的孩子,
都需要有人能真正對他們釋出善意
去了解並且尊重
這樣才將他們從「被汙名化的高敏感」中釋放
(因為有時並非他們所願)
能用積極的態度去接受與發揮
屬於他們的正向特質!

【想多認識學好閱讀,你可以....】
 
你還可以:
認識最新的學好暑期全國線上閱讀課程
聯絡或洽詢課務顧問
 
或是,
刷底下的QRCODE
直接加學好閱讀的官方line帳號,
隨時取得學好閱讀最新的學習消息與動態喔!

該如何引導高敏感孩子學習閱讀
 
主編/石廷宇
編輯/學好閱讀教學團隊
日期/2021.9.10
 
由於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劇烈改變,
越來越多父母們觀察到,自己的孩子可能屬於「高敏感性族群」
同時,坊間的相關教養書籍一時也對「高敏感」的相關論述
大規模的開啟了各種「討論面相」(或是關鍵詞),例如:
 
1.高敏感是種天賦
2.高敏感族群如何愛自己
3.如何又高敏感又不會受傷
4.怎麼做才能敏感得剛剛好
 
又例如,幫助高敏感族群的人認識自己等等
 
大體上來說,高敏感族群真的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
敏感(善感),甚至易碎、容易不安、內向、容易焦慮
 
但是,如果高敏感的孩子遇到學習,又會產生出那些火花呢?
今天,我們就要從閱讀教育的教學現場切入
帶父母們一起認識和實踐,如何陪伴高敏感孩子學習閱讀!
分析他們的學習狀況,提供適當的思考觀點!

第一 情緒容易被他人影響
 
Emotional,好聽一點叫做「情緒化」,難聽一點就是「情緒管理不當」,對吧?
高敏感的孩子,比較容易因為自己的表現不好、
甚至只是別人的表現「比較好」,而有劇烈的情緒起伏
(有時候我們都覺得這個不應該當作「刻板印象」)
此時,很多家長的反應都是:
A.啊?這樣有什麼好激動的?
B.自己表現不好還生氣?生氣有什麼用?
 
然而,最難的,不是「反應」,而是「不反應」
正是因為高敏感性孩子容易反應過度(overeaction),
家長更應該修正自己的反應尺度,
緩個一拍、甚至兩拍,
再用探問的方式去摸索孩子的情緒量尺,例如:
A.你生氣(激動)的原因是什麼?
B.你認為自己怎麼做可能會比較好呢?
 
切記!
對於高敏感族群來說,他的有什麼,可能等於你的沒什麼!
同樣,你的沒什麼,對他來說可能大有什麼
 
過於理所當然的反應,更加容易造成反效果,激化情緒反應喔

第二 對不同的刺激反應過大
 
你是否常常遇到,明明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話,
卻因為「時空條件不同」,卻造成天差地遠的反應
「為什麼作業沒寫?」
「為什麼這題都不會?」
「為什麼別人都會你不會?」
「你是不是不會都沒問?」
(好啦~通常這些問題光是問就讓人不舒服了!)
 
但事實上,「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是高敏感孩子的特殊劇場,
你也許會想「你就回答我問題就好啦!?」
但是對這類孩子來說,
卻可能是天塌下來的第一等大事:
「你為什麼要罵我?」
「你一定覺得我不夠好!」
「對啦!別人都比較優秀啦!」
「我最笨,行了吧!」
 
NONONO!你以為是氣話的頂嘴,
對高敏感性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真的是這麼想!
 
此時,別特別逼迫他們做「你覺得再平常不過的事」
而是引導他們去細部認識環境、情緒、言語的變化
例如:
A.作業沒寫完的原因,是不是今天功課比較多?
B.這個班上的同學比較熱情,你有沒有交到不錯的朋友?
C.因為老師希望你好,所以有時候會比較激動
 
針對高敏感性的孩子,把同樣的情緒,轉換一下「刺激的沸點」,
將「刺激點」翻譯或轉換得更柔和、平緩些,
如此一來,孩子也就比較容易接納與解讀了!

第三 負面思考,怯於嘗試
 
軟弱不是孩子的錯!勇敢也未必總是得到好結果!
太多的激問法,真的會得到理想的效果嗎?
本來「突破現狀」就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方法」
但家長、師長,常會過度用理所當然的方式
要求孩子改變、劇變、突變,而非掌握孩子的秉性
順性、適性轉型,如此一來,
當然容易得到「反效果」
最後,也就容易出現「我就爛」情節:
「對啦!別人都比較厲害!」
「對啦!我就不好、我就差啊!」
「你最棒!我就不好,行了吧?」
 
一旦這種情結湧現,要再滲透孩子的情緒
協助他們改變或是優化,難度就會相對高出許多,
畢竟,負面的心緒已瀰漫他們的行為模式之中
別說不可能!
家長與師長的「不經意」
並且「負面的重複曝光效應」
往往不只出現在學習反應,更出現在生活場景
當孩子生活的每分每秒都被負面表列填塞時
「到底該從何調整起?」
「我到底還有哪一點是值得稱讚的?」
這種自我質疑的聲浪就會在心底翻湧
他們自然也就更難以跨出嘗試的第一步了!
 
記住!
別把你的理所當然當成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然!

第四 個性龜毛,特別難伺候
 
其實用「龜毛」形容孩子,一直都算是「負面表列」吧?
否則,不是應該用「龜毛」,
而是應該要用「注重細節」吧?
只不過,很多家長卻常常輕易脫口而出
認為自己的孩子過份挑剔、吹毛求疵,
而沒有從孩子深層的需求著手
協助發現他們自己的特質
 
如此一來,孩子們當然就越容易遭到誤會
也因為他們的敏感特質,而更加惡性循環,
例如:
更加不易理解、行為被放大檢視、脾氣被逐項審核,
也被加諸更多「矯正意味」的教育內容
 
說到底,一切可能只是因為--
他們不像其他人一樣對大部分的事情都比較大剌剌,
而是「有所關注」,甚至,
有這些特質的孩子,只是不符合一般學生的標準而已
卻被迫要套用一套標準
想到這裡,不是其實也蠻委屈的嗎?
 
有時,他們的敏感來自於對周遭事物的細微反應
那些常人難以輕易覺察的變化,
對他們日常的世界來說,可能已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時,他們所要面對的,
卻是周遭親友、師長輕蔑的回應:
「這個有很嚴重嗎?」
「這個又不重要.....」
或是「擴大他們的反應」
甚至是抹殺他們的情緒軌跡,
他們非但不會因此放開心胸,反而更有可能
封閉自我,使得旁人更加難以了解和接近
豈不是得不償失?
 
所以,適時地詢問,
透過恰當地問題引導,逐步幫孩子面對:
1.造成敏感的來源
2.建立非敏感情境
3.克服敏感源或協助適應
 
才能真正幫孩子弱化高敏感帶來的負面效應
而能協助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
 
比起指責、嫌棄、厭惡、抹消,
每位有高敏感特質的孩子,
都需要有人能真正對他們釋出善意
去了解並且尊重
這樣才將他們從「被汙名化的高敏感」中釋放
(因為有時並非他們所願)
能用積極的態度去接受與發揮
屬於他們的正向特質!

【想多認識學好閱讀,你可以....】
 
你還可以:
認識最新的學好暑期全國線上閱讀課程
聯絡或洽詢課務顧問
 
或是,
刷底下的QRCODE
直接加學好閱讀的官方line帳號,
隨時取得學好閱讀最新的學習消息與動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