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觀點

每週教育趨勢分析:如何看待現在老師都「不敢」批評學生這個現象?

【每週教育趨勢分析】
這兩週,意外發生了多起學生(超過一名)在學校遭到「老師帶頭言語欺侮」的個案,有的,完全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情況,甚至已無法好好地轉述當時的原委或是回到學校;有的,則尚能敘說事情的始末和經過。大概是學好閱讀獨特的理解引導方式,往往特別容易觸動孩子的學習回饋與心理歷程,所以,便開啟了一場比較深度的心靈互動。到底出現了哪些課堂狀況呢?(畢竟,若實情不符,我們也該還老師的管教一個公道!)
【注意:請勿帶情緒與偏見閱讀此篇】
【本篇內容經學生同意後始刊載】
【發生年級:國小四年級/國小五年級】
1.老師當著全班(公開)貼學生標籤,並且用了我們最排斥的語言模式:激問法。其文法如下:
「你再繼續這樣玻璃心,沒有人敢跟你做朋友啦!」
「你去問問其他同學,看他們敢不敢跟你做朋友?」
2.老師當著全班同學,進行實際行為的排擠與攻訐:
「我跟你說,你繼續這樣沒關係,反正不會有哪個班還是學校敢收你啦!」
「連這種壓力都承受不了,你以後還能做什麼?」
-----
你們是不是不相信?
其實學好閱讀的老師們乍聽之下也不相信,但是,這就是真實發生在孩子們教學現場的「實況」(經家長確認),發生的事情可能很小,但卻因為老師處理上的便宜行事,甚至是情緒用事,讓孩子因此承受原本不必要承受的壓力和抨擊。
(對啦~此時一定會有人說:那是孩子的抗壓性太弱。)
我們想說的是,抗壓性是經過磨練和淬鍊來的,並且尚需要適度的引導和調解,不過,大人們往往以為:
無條件、無限制地給孩子壓力,就叫做「壓力訓練」就是在「訓練他們的抗壓性」
孩子們不是筆電,不需要走到五樓摔下來,測試他們耐不耐摔(除非你希望上樓摔下來的是「人」),也不應該用汰除法偏頗地認為:抗壓性不足,就是爛草莓,也可能是這些大人沒有善盡階段性訓練之職。
當大人們把自己的情緒和失控加諸在孩子們身上並且謊稱是「抗壓性訓練」時,該問的是:我們真的在做正確的訓練嗎?還是大人們只仗著自己是大人或老師,恣意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成美好的訓練藉口?
戒之~戒之~
(學好的老師們不只教授閱讀,在兒童心理學、行為心理學上,也都定期團體研修、每週casestudy,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接住每位孩子的情緒變化球!)

 

 

【每週教育趨勢分析】
這兩週,意外發生了多起學生(超過一名)在學校遭到「老師帶頭言語欺侮」的個案,有的,完全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情況,甚至已無法好好地轉述當時的原委或是回到學校;有的,則尚能敘說事情的始末和經過。大概是學好閱讀獨特的理解引導方式,往往特別容易觸動孩子的學習回饋與心理歷程,所以,便開啟了一場比較深度的心靈互動。到底出現了哪些課堂狀況呢?(畢竟,若實情不符,我們也該還老師的管教一個公道!)
【注意:請勿帶情緒與偏見閱讀此篇】
【本篇內容經學生同意後始刊載】
【發生年級:國小四年級/國小五年級】
1.老師當著全班(公開)貼學生標籤,並且用了我們最排斥的語言模式:激問法。其文法如下:
「你再繼續這樣玻璃心,沒有人敢跟你做朋友啦!」
「你去問問其他同學,看他們敢不敢跟你做朋友?」
2.老師當著全班同學,進行實際行為的排擠與攻訐:
「我跟你說,你繼續這樣沒關係,反正不會有哪個班還是學校敢收你啦!」
「連這種壓力都承受不了,你以後還能做什麼?」
-----
你們是不是不相信?
其實學好閱讀的老師們乍聽之下也不相信,但是,這就是真實發生在孩子們教學現場的「實況」(經家長確認),發生的事情可能很小,但卻因為老師處理上的便宜行事,甚至是情緒用事,讓孩子因此承受原本不必要承受的壓力和抨擊。
(對啦~此時一定會有人說:那是孩子的抗壓性太弱。)
我們想說的是,抗壓性是經過磨練和淬鍊來的,並且尚需要適度的引導和調解,不過,大人們往往以為:
無條件、無限制地給孩子壓力,就叫做「壓力訓練」就是在「訓練他們的抗壓性」
孩子們不是筆電,不需要走到五樓摔下來,測試他們耐不耐摔(除非你希望上樓摔下來的是「人」),也不應該用汰除法偏頗地認為:抗壓性不足,就是爛草莓,也可能是這些大人沒有善盡階段性訓練之職。
當大人們把自己的情緒和失控加諸在孩子們身上並且謊稱是「抗壓性訓練」時,該問的是:我們真的在做正確的訓練嗎?還是大人們只仗著自己是大人或老師,恣意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成美好的訓練藉口?
戒之~戒之~
(學好的老師們不只教授閱讀,在兒童心理學、行為心理學上,也都定期團體研修、每週casestudy,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接住每位孩子的情緒變化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