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觀點

【學好觀點】寫作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在「建立溝通」!

學好視覺設計: SIN YI LIN / 類型:攝影

【學好觀點】〈學好寫作的關鍵是什麼?孩子知道寫作的目的是什麼嗎?〉
撰文/賴柔安   分類:台北寫作教育   對象:國小   地區:台北市/士林/天母
 

      每次在進行閱讀教育的時候,常常無法避免會遇到國小生掉進「國文地獄」、「寫作文地獄」的雙重窘境。

      在上學期視覺表達的課程中,曾與學生討論「讓你最苦惱的科目是什麼?」一位平時穩重、淡定的學生,突然激動地說:「國語。不然還有哪一科?」看著平常的國語成績都名列前茅的他竟然有如此反應,立即引發我的興趣,在仔細追問下,他終於露出一種五味雜陳、欲拒還迎的表情說:「因為要寫作文。」

    「對啊!寫作文超難的!」(班上每個同學突然此起彼落地附和起來。)

      其實,許多家長們初次到訪「學好閱讀」,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學好作文」。

      然而,作文能力的養成,並達到一定程度的表現,實則是與閱讀能力密不可分,同時也是一個人的語文能力最終體現。沒有適當的資訊積累以及發展成熟的理解能力,操之過急於想要孩子馬上立竿見影地洋洋灑灑寫出驚世駭俗之作,往往適得其反地讓孩子對作文產生長期的恐懼與厭惡。

      因此,我認為,學習作文(或是「寫作」)在國小的各個學習階段,都應該設定不同「學習目標」,而不該模糊為一體適用的「寫作文」。

☆國小低年級學寫作文:

      在這個階段,寫作是一個「聽/寫」的轉換過程。

      認識書寫的基本格式、口語與書面語的差別,進而去將「聲音」轉為「文字」,是這個階段主要的任務。

      坊間許多作文書籍時常在強調「開拓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天馬行空」,然而實際教學現場是,國小低年級學童尚處於「認識世界」、「辨識與累積基礎字詞」的階段,就算有想像力、創造力,然而在基礎構句構詞能力尚未打好基礎的情況下,貿然要求孩子「書寫文字想像力」,最後的結果,通常就是「複製家長與老師的所供給的詞彙與想像力」,如此一來,究竟是在幫助孩子學習創造?還是學習模仿?

      因此,在這個階段,學好閱讀更強調的,其實是紮實地學會如何表達「可被理解的字詞」,並且大量累積與掌握詞彙運用的情境。

☆國小中年級學寫作文:

      模板化、公式化,是學好閱讀極力避免的寫作教學模式,如何拿捏「發展創意」和「遵守規範」的標準,是國小中年級學生學習閱讀與書寫時的一大難題。因為,在這個時期,孩子面對的,是文字、句子的高度累積期,過度的操之過急,都有可能扼殺孩子對於表達與書寫的慾望。

      進入「字句/敘述」的階段後,除了單純地「運用字句」外,可以開始挑戰嵌入「複合句」的敘述內容,協助孩子擴展文句的深度與變化性,並添加更多視覺上的、情緒上的描繪,讓文句間更富有層次,同時試著使用修辭技巧,加強敘述的豐富度與手法,也練習感受文句乃至於故事內不同的情感性張力,進一步加強深度詞彙的使用頻率,久而久之,寫作反而還能有助於閱讀的語感與敏銳度,成為一種正向的閱讀與書寫的供給循環呢!

☆國小高年級學寫作:

      一則以,學生即將進入國中階段,許多家長都會為了提早讓孩子適應中學內容(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文),因此,反而加重了「模板式作文」的訓練時數,甚至開始類似生產線一樣地,要求孩子得寫出「符合標準」的內容與文章。使得許多孩子一上國中,基本上就是呈現「敷衍式寫作法」,不是一味地寫家長和老師愛看的內容,就是寫一些無關痛癢的漂亮大道理,使得孩子的內心世界越縮越向內。

      其實,學生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堅持,生活經驗也更加豐富多樣,同時正在發展表達情緒感受的能力,加上這個階段的學生,陸續都累積了基礎的抽象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在書寫引導的過程中,也能開始引導孩子多元觀點和抽象概念性思考的可能性,突破過往的閱讀與書寫的知識限制,並藉由寫作,更認識自己。

寫作的目的是:達成有效溝通

      每次寫作課程,學好的教師們總是不厭其煩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追問同學:「你為什麼這樣寫?」「你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你想達成什麼效果?」這一切的一切訓練,都是為了潛移默化孩子對於「寫作」的價值,不是為了寫給誰看,也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分數,而是回到最基本的架構:達成有效溝通。

      無論是有感而發的抒情文、曉之以理的論說文,還是各種混合文類的表現,無非是為了「建立溝通」,並且能「有效溝通」,決不只是看到「題目」-->「審題」(題目問什麼?)=老師想要什麼答案?然後開始堆砌詞彙與字句。試想想,說別人想聽的話說久了,寫別人愛看的內容寫久了,是不是有一天,我們的孩子,變得不再會為了自己說話,說自己想說的了?

      學好寫作,回到表達的原點--有效溝通。

- - - -

【對話範文】〈孩子就是不會寫作文,怎麼辦?〉

作者: 兒童發展專家 廖笙光 (遠流《跟著光光老師教出高正向小孩》)

      有些孩子就是寫不出作文,常常在桌子前呆坐半個小時,卻寫不出幾個字。明明問他就可以說得出來,為什麼改用寫的就寫不出什麼內容呢?不就是把要說的話用文字記錄在紙上嗎?為什麼孩子不願意照做配合一下呢?

      要寫出一篇文章,不講究格式或結構,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只要孩子可以說出口,並且能切合主題,當然可以完成。既然用說的如此簡單,為何孩子不願意寫或寫不出來呢?

      人類的思考速度很快,常常大腦想了十句話,嘴巴大概能說出三、四句,如果還要用白紙黑字寫下來,速度肯定更慢,大概只會剩下一句。明明大腦已經想到三句,但是手上的筆還卡在「第一句」,也就是想得太快,但寫得太慢,過多資訊導致大腦當機,因而卡住寫不出來。

      仔細觀察這樣的孩子,常常是已經想到要寫「一句話」,但寫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句子的「某個字」要怎麼寫,只好暫時停筆回想,好不容易想起「那個字」怎麼寫時,卻把剛剛想到的「那句話」忘記了,只好從頭再想一遍,最後變成重寫另一個句子,又卡住別的字不會寫。如此反反覆覆,一句話常常寫三、四次也沒辦法完成,別說是要寫出一篇文章,就連要寫完整個句子都有困難。

      這時你越催促孩子,孩子就越心急,思緒跑得越快,也就變得越糟。相反地,這時應該鼓勵孩子慢慢來,帶著他先想出一句話,自己大聲地唸出來三遍,然後再動筆寫下。減少了思緒的堵車,讓孩子不用做白工,反而更容易寫完一篇文章喔!

給爸媽的話

      我們常常不自覺想用大人的觀點強加套用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做到「完美」,卻忽略掉孩子的「年齡」。在發展的路上,孩子每天都在學習,也還在成長,不要操之過急的教導,而是要給予大量的鼓勵。

      孩子不願意寫作文,我們會直覺認定他們是因為討厭寫字。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常引起不必要的衝突,甚至很多家長會歸咎於孩子不認真,才會寫字寫得醜、寫得慢,搞得每次寫作文就像在翻舊帳,當然孩子一看到作文就投降了。

      對孩子來說,寫作文最重要的不是要「字體」寫得漂亮,也不是「文采」寫得多華麗,而是可以「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就是因為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告訴別人,讓別人知道,孩子也才寫得出一篇文章,而不是日常生活的「流水帳」。

      許多孩子不敢寫文章,最關鍵的原因是擔心自己寫不好,因為作文沒有「標準答案」。有些爸媽在幫孩子「修改」文章時,反而會把孩子想要表達的熱情狠狠澆上一盆冷水。這讓孩子越來越懷疑自己的想法,也就越來越不敢表達,自然變得害怕寫文章。

      當孩子寫作文時,先不用特別強調字體端正、正不正確,或架構是否完整,而是要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字體潦草可以修改,字寫錯可以訂正,句法單調可以變化,修辭不佳可以修飾,唯一無法取代的是孩子的「想法」。

      我們可以幫孩子把問題分開來解決。如果孩子寫字慢、寫字潦草,請另外花時間練習,甚至用電腦打字來替代,不要將寫作文的時間拿來做寫字訓練,那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挫折。想想看,當你自己想寫一篇文章時,會不會先擬一篇草稿,而草稿上的字會有多好看呢?千萬不要將寫字與作文混在一起,不然反而會一團亂,最後兩個都沒有練習到。

      「作文」最重要的是表達想法,有想法才能有篇「好文章」。當我們在看孩子的文章時,記得多多鼓勵孩子表達,而不是找錯字、抓毛病喔!

跟著光光老師這樣做

      寫文章並不難,但是要寫出一篇「好文章」可就不簡單。基本上,建議在國小三年級時讓孩子練習寫作文,是比較適合的時間點。如果在國小一年級,孩子連「造句」都還不熟悉、「詞彙」也不足夠的情況下,過度要求孩子寫文章,反而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影響孩子不喜歡寫作文的可能關鍵有三個,分別是「詞彙能力」、「聽寫能力」和「造句能力」。這些都是學習寫作前必須先具備好的能力喔!偷偷跟爸媽說一個小撇步:作文練的是「表達」,「寫」只是其中一種形式而已,隨著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錄一則小短片也不是難事,爸媽可以找個孩子有興趣的主題鼓勵他說出來,並拍成一段短片,也是訓練表達力的好練習喔!

一、詞彙能力

      作文就像是在疊積木,「詞彙」和「佳句」就是作文的積木,如果孩子的積木越多,就可以堆疊出越好的作品。正因如此,練習寫作文的第一步,不是動筆寫字,而是大量「閱讀」,增加作文所需要的「積木」。孩子的詞彙量越多,就越容易寫出一篇好文章。可以幫孩子養成「早晨閱讀」的好習慣,趁著吃早餐時帶著孩子一起看書,引導孩子多記憶一些優美的短句,是一個好方式喔!

文字接龍:這是只要兩個人以上就可以玩的簡單遊戲。第一個人說出一個詞,下一個人必須接別人說的最後一個同音字,再說一個新的詞。例如:香蕉、膠水、水壺、狐狸……。基本上,只要是幼兒園大班以上就可以玩,而且可以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詞彙量。

二、聽寫能力

      這是指將聽到的聲音透過大腦轉譯成語言,再回想起字體的形狀後,透過手指動作拿筆寫在紙上的能力。許多很會表達但不會寫作文的孩子,是卡在「聽寫能力」上。雖然聽到自己說的話,卻沒辦法透過大腦與手指的合作在紙上寫下來。這時,爸媽必須額外訓練孩子的「聽寫能力」,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作文練習。

我是小記者:找三、四個小朋友一起玩,準備一個麥克風、筆記本、鉛筆。讓孩子假裝自己是「記者」,爸媽當作被訪問的人,每次講一個有趣的短句,要在十個字以內,例如:小豬飛上天、魚兒路上走……,越搞笑孩子越有興趣。玩十題後,讓小朋友們輪流說出記錄下來的句子,看看記得對不對。爸媽千萬記住,我們不是在考試喔,所以不論孩子是寫國字、注音、錯別字都沒有關係,只是要讓孩子可以快速記下筆記,當作寫作時的草稿就可以。

 

三、造句能力

      從孩子造句能力的好壞可以預測他的作文能力,因此讓孩子學會造句很重要。造句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詞性分析」,要了解這個詞是形容詞或名詞,才能放在正確的位置,像是:

妹妹穿著「花俏」的小裙子。(O→「花俏」是形容詞)

妹妹「花俏」地穿著小裙子。(X→「花俏」被誤用為副詞)

另一種是「句子合併」能力,運用詞彙將兩個句子合理連結,並且判斷出正確的因果關係,像是:「小明很聰明。小明很認真讀書。」就前後句關係來看,應該使用「不但……還……」的句型造句,例如:

小明「不但」很聰明,「還」很認真讀書。

如果寫成:

小明「因為」很聰明,「所以」認真讀書。

這就是因果關係錯誤的連接詞。

透過「關聯語詞」的使用,讓句型不會單調都只是一個短句一個短句,文章才會顯得有變化。

短話長說:隨著生活步調的加速,我們常常要長話短說,但造句反而應該要練習「短話長說」。讓我們和孩子一起來試試,輪流加上幾個字,看誰可以把句子變最長。例如:

A:蘋果

B:我吃蘋果

C:我愛吃蘋果

A:我超愛吃蘋果

B:我最喜歡吃蘋果………

B:我最喜歡吃鮮紅色的蘋果,我每天都要吃一大顆蘋果。

C:我最喜歡吃鮮紅色的蘋果,我每天都要吃一大顆香噴噴的蘋果。

 

給爸媽的小提示

      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雖然超級會背誦,但往往不擅長造句,主要是對於指令過度解釋導致的問題。如果老師說:「造句不可以寫書上的句子。」這裡老師指的是課本,但他會誤認為是所有書本上的都不可以,所以即便背了一大堆,卻全部不敢用。這時,師長請向孩子說清楚,是不可以用「課本」裡的句子回答,但是可以用課外書籍的句子回答,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學好視覺設計: SIN YI LIN / 類型:攝影

 
【學好觀點】〈學好寫作的關鍵是什麼?孩子知道寫作的目的是什麼嗎?〉
撰文/賴柔安   分類:台北寫作教育   對象:國小   地區:台北市/士林/天母
 

      每次在進行閱讀教育的時候,常常無法避免會遇到國小生掉進「國文地獄」、「寫作文地獄」的雙重窘境。

      在上學期視覺表達的課程中,曾與學生討論「讓你最苦惱的科目是什麼?」一位平時穩重、淡定的學生,突然激動地說:「國語。不然還有哪一科?」看著平常的國語成績都名列前茅的他竟然有如此反應,立即引發我的興趣,在仔細追問下,他終於露出一種五味雜陳、欲拒還迎的表情說:「因為要寫作文。」

    「對啊!寫作文超難的!」(班上每個同學突然此起彼落地附和起來。)

      其實,許多家長們初次到訪「學好閱讀」,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學好作文」。

      然而,作文能力的養成,並達到一定程度的表現,實則是與閱讀能力密不可分,同時也是一個人的語文能力最終體現。沒有適當的資訊積累以及發展成熟的理解能力,操之過急於想要孩子馬上立竿見影地洋洋灑灑寫出驚世駭俗之作,往往適得其反地讓孩子對作文產生長期的恐懼與厭惡。

      因此,我認為,學習作文(或是「寫作」)在國小的各個學習階段,都應該設定不同「學習目標」,而不該模糊為一體適用的「寫作文」。

☆國小低年級學寫作文:

      在這個階段,寫作是一個「聽/寫」的轉換過程。

      認識書寫的基本格式、口語與書面語的差別,進而去將「聲音」轉為「文字」,是這個階段主要的任務。

      坊間許多作文書籍時常在強調「開拓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天馬行空」,然而實際教學現場是,國小低年級學童尚處於「認識世界」、「辨識與累積基礎字詞」的階段,就算有想像力、創造力,然而在基礎構句構詞能力尚未打好基礎的情況下,貿然要求孩子「書寫文字想像力」,最後的結果,通常就是「複製家長與老師的所供給的詞彙與想像力」,如此一來,究竟是在幫助孩子學習創造?還是學習模仿?

      因此,在這個階段,學好閱讀更強調的,其實是紮實地學會如何表達「可被理解的字詞」,並且大量累積與掌握詞彙運用的情境。

☆國小中年級學寫作文:

      模板化、公式化,是學好閱讀極力避免的寫作教學模式,如何拿捏「發展創意」和「遵守規範」的標準,是國小中年級學生學習閱讀與書寫時的一大難題。因為,在這個時期,孩子面對的,是文字、句子的高度累積期,過度的操之過急,都有可能扼殺孩子對於表達與書寫的慾望。

      進入「字句/敘述」的階段後,除了單純地「運用字句」外,可以開始挑戰嵌入「複合句」的敘述內容,協助孩子擴展文句的深度與變化性,並添加更多視覺上的、情緒上的描繪,讓文句間更富有層次,同時試著使用修辭技巧,加強敘述的豐富度與手法,也練習感受文句乃至於故事內不同的情感性張力,進一步加強深度詞彙的使用頻率,久而久之,寫作反而還能有助於閱讀的語感與敏銳度,成為一種正向的閱讀與書寫的供給循環呢!

☆國小高年級學寫作:

      一則以,學生即將進入國中階段,許多家長都會為了提早讓孩子適應中學內容(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文),因此,反而加重了「模板式作文」的訓練時數,甚至開始類似生產線一樣地,要求孩子得寫出「符合標準」的內容與文章。使得許多孩子一上國中,基本上就是呈現「敷衍式寫作法」,不是一味地寫家長和老師愛看的內容,就是寫一些無關痛癢的漂亮大道理,使得孩子的內心世界越縮越向內。

      其實,學生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堅持,生活經驗也更加豐富多樣,同時正在發展表達情緒感受的能力,加上這個階段的學生,陸續都累積了基礎的抽象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在書寫引導的過程中,也能開始引導孩子多元觀點和抽象概念性思考的可能性,突破過往的閱讀與書寫的知識限制,並藉由寫作,更認識自己。

寫作的目的是:達成有效溝通

      每次寫作課程,學好的教師們總是不厭其煩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追問同學:「你為什麼這樣寫?」「你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你想達成什麼效果?」這一切的一切訓練,都是為了潛移默化孩子對於「寫作」的價值,不是為了寫給誰看,也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分數,而是回到最基本的架構:達成有效溝通。

      無論是有感而發的抒情文、曉之以理的論說文,還是各種混合文類的表現,無非是為了「建立溝通」,並且能「有效溝通」,決不只是看到「題目」-->「審題」(題目問什麼?)=老師想要什麼答案?然後開始堆砌詞彙與字句。試想想,說別人想聽的話說久了,寫別人愛看的內容寫久了,是不是有一天,我們的孩子,變得不再會為了自己說話,說自己想說的了?

      學好寫作,回到表達的原點--有效溝通。

- - - -

【對話範文】〈孩子就是不會寫作文,怎麼辦?〉

作者: 兒童發展專家 廖笙光 (遠流《跟著光光老師教出高正向小孩》)

      有些孩子就是寫不出作文,常常在桌子前呆坐半個小時,卻寫不出幾個字。明明問他就可以說得出來,為什麼改用寫的就寫不出什麼內容呢?不就是把要說的話用文字記錄在紙上嗎?為什麼孩子不願意照做配合一下呢?

      要寫出一篇文章,不講究格式或結構,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只要孩子可以說出口,並且能切合主題,當然可以完成。既然用說的如此簡單,為何孩子不願意寫或寫不出來呢?

      人類的思考速度很快,常常大腦想了十句話,嘴巴大概能說出三、四句,如果還要用白紙黑字寫下來,速度肯定更慢,大概只會剩下一句。明明大腦已經想到三句,但是手上的筆還卡在「第一句」,也就是想得太快,但寫得太慢,過多資訊導致大腦當機,因而卡住寫不出來。

      仔細觀察這樣的孩子,常常是已經想到要寫「一句話」,但寫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句子的「某個字」要怎麼寫,只好暫時停筆回想,好不容易想起「那個字」怎麼寫時,卻把剛剛想到的「那句話」忘記了,只好從頭再想一遍,最後變成重寫另一個句子,又卡住別的字不會寫。如此反反覆覆,一句話常常寫三、四次也沒辦法完成,別說是要寫出一篇文章,就連要寫完整個句子都有困難。

      這時你越催促孩子,孩子就越心急,思緒跑得越快,也就變得越糟。相反地,這時應該鼓勵孩子慢慢來,帶著他先想出一句話,自己大聲地唸出來三遍,然後再動筆寫下。減少了思緒的堵車,讓孩子不用做白工,反而更容易寫完一篇文章喔!

給爸媽的話

      我們常常不自覺想用大人的觀點強加套用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做到「完美」,卻忽略掉孩子的「年齡」。在發展的路上,孩子每天都在學習,也還在成長,不要操之過急的教導,而是要給予大量的鼓勵。

      孩子不願意寫作文,我們會直覺認定他們是因為討厭寫字。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常引起不必要的衝突,甚至很多家長會歸咎於孩子不認真,才會寫字寫得醜、寫得慢,搞得每次寫作文就像在翻舊帳,當然孩子一看到作文就投降了。

      對孩子來說,寫作文最重要的不是要「字體」寫得漂亮,也不是「文采」寫得多華麗,而是可以「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就是因為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告訴別人,讓別人知道,孩子也才寫得出一篇文章,而不是日常生活的「流水帳」。

      許多孩子不敢寫文章,最關鍵的原因是擔心自己寫不好,因為作文沒有「標準答案」。有些爸媽在幫孩子「修改」文章時,反而會把孩子想要表達的熱情狠狠澆上一盆冷水。這讓孩子越來越懷疑自己的想法,也就越來越不敢表達,自然變得害怕寫文章。

      當孩子寫作文時,先不用特別強調字體端正、正不正確,或架構是否完整,而是要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字體潦草可以修改,字寫錯可以訂正,句法單調可以變化,修辭不佳可以修飾,唯一無法取代的是孩子的「想法」。

      我們可以幫孩子把問題分開來解決。如果孩子寫字慢、寫字潦草,請另外花時間練習,甚至用電腦打字來替代,不要將寫作文的時間拿來做寫字訓練,那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挫折。想想看,當你自己想寫一篇文章時,會不會先擬一篇草稿,而草稿上的字會有多好看呢?千萬不要將寫字與作文混在一起,不然反而會一團亂,最後兩個都沒有練習到。

      「作文」最重要的是表達想法,有想法才能有篇「好文章」。當我們在看孩子的文章時,記得多多鼓勵孩子表達,而不是找錯字、抓毛病喔!

跟著光光老師這樣做

      寫文章並不難,但是要寫出一篇「好文章」可就不簡單。基本上,建議在國小三年級時讓孩子練習寫作文,是比較適合的時間點。如果在國小一年級,孩子連「造句」都還不熟悉、「詞彙」也不足夠的情況下,過度要求孩子寫文章,反而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影響孩子不喜歡寫作文的可能關鍵有三個,分別是「詞彙能力」、「聽寫能力」和「造句能力」。這些都是學習寫作前必須先具備好的能力喔!偷偷跟爸媽說一個小撇步:作文練的是「表達」,「寫」只是其中一種形式而已,隨著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錄一則小短片也不是難事,爸媽可以找個孩子有興趣的主題鼓勵他說出來,並拍成一段短片,也是訓練表達力的好練習喔!

一、詞彙能力

      作文就像是在疊積木,「詞彙」和「佳句」就是作文的積木,如果孩子的積木越多,就可以堆疊出越好的作品。正因如此,練習寫作文的第一步,不是動筆寫字,而是大量「閱讀」,增加作文所需要的「積木」。孩子的詞彙量越多,就越容易寫出一篇好文章。可以幫孩子養成「早晨閱讀」的好習慣,趁著吃早餐時帶著孩子一起看書,引導孩子多記憶一些優美的短句,是一個好方式喔!

文字接龍:這是只要兩個人以上就可以玩的簡單遊戲。第一個人說出一個詞,下一個人必須接別人說的最後一個同音字,再說一個新的詞。例如:香蕉、膠水、水壺、狐狸……。基本上,只要是幼兒園大班以上就可以玩,而且可以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詞彙量。

二、聽寫能力

      這是指將聽到的聲音透過大腦轉譯成語言,再回想起字體的形狀後,透過手指動作拿筆寫在紙上的能力。許多很會表達但不會寫作文的孩子,是卡在「聽寫能力」上。雖然聽到自己說的話,卻沒辦法透過大腦與手指的合作在紙上寫下來。這時,爸媽必須額外訓練孩子的「聽寫能力」,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作文練習。

我是小記者:找三、四個小朋友一起玩,準備一個麥克風、筆記本、鉛筆。讓孩子假裝自己是「記者」,爸媽當作被訪問的人,每次講一個有趣的短句,要在十個字以內,例如:小豬飛上天、魚兒路上走……,越搞笑孩子越有興趣。玩十題後,讓小朋友們輪流說出記錄下來的句子,看看記得對不對。爸媽千萬記住,我們不是在考試喔,所以不論孩子是寫國字、注音、錯別字都沒有關係,只是要讓孩子可以快速記下筆記,當作寫作時的草稿就可以。

 

三、造句能力

      從孩子造句能力的好壞可以預測他的作文能力,因此讓孩子學會造句很重要。造句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詞性分析」,要了解這個詞是形容詞或名詞,才能放在正確的位置,像是:

妹妹穿著「花俏」的小裙子。(O→「花俏」是形容詞)

妹妹「花俏」地穿著小裙子。(X→「花俏」被誤用為副詞)

另一種是「句子合併」能力,運用詞彙將兩個句子合理連結,並且判斷出正確的因果關係,像是:「小明很聰明。小明很認真讀書。」就前後句關係來看,應該使用「不但……還……」的句型造句,例如:

小明「不但」很聰明,「還」很認真讀書。

如果寫成:

小明「因為」很聰明,「所以」認真讀書。

這就是因果關係錯誤的連接詞。

透過「關聯語詞」的使用,讓句型不會單調都只是一個短句一個短句,文章才會顯得有變化。

短話長說:隨著生活步調的加速,我們常常要長話短說,但造句反而應該要練習「短話長說」。讓我們和孩子一起來試試,輪流加上幾個字,看誰可以把句子變最長。例如:

A:蘋果

B:我吃蘋果

C:我愛吃蘋果

A:我超愛吃蘋果

B:我最喜歡吃蘋果………

B:我最喜歡吃鮮紅色的蘋果,我每天都要吃一大顆蘋果。

C:我最喜歡吃鮮紅色的蘋果,我每天都要吃一大顆香噴噴的蘋果。

給爸媽的小提示

      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雖然超級會背誦,但往往不擅長造句,主要是對於指令過度解釋導致的問題。如果老師說:「造句不可以寫書上的句子。」這裡老師指的是課本,但他會誤認為是所有書本上的都不可以,所以即便背了一大堆,卻全部不敢用。這時,師長請向孩子說清楚,是不可以用「課本」裡的句子回答,但是可以用課外書籍的句子回答,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