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觀點

【學好觀點】從石門水庫到彈水阿給:您認識孩子的學習系統嗎?

【學好觀點】從石門水庫到彈水阿給:孩子的學習系統,是模糊查詢還是精確查詢?
撰文/郭靜如   分類:閱讀教育   地區:天母/北投/士林
學好視覺設計: SIN YI LIN / 類型:攝影
 
      一切都是從帶入多媒體數位素養教學開始。
      同樣關於「水資源稀缺」的問題,學好教師團隊設計了「查找台灣水庫現況」的題目。在老師的引導下,有些同學花20分鐘便能整理出「有效資訊」,有些同學則花了60分鐘卻只找到和「彈水阿給」有關的訊息。這之間的落差到底是怎麼回事?
 
創新趨勢下的學習轉型
 
      隨著社會創新思維不斷更新,我們已經無法只是單純「學習知識」(傳統學校及補習班、安親班),而必須轉型往「學習如何學習」,甚至到現在,我們還必須學習從毫無規則的狀態中梳理出更多複雜的訊息:
 
      a.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
      b.如何取得夠多的知識好能提出正確的問題?
      c.在龐大的資訊環境中,我們該如何問對問題?問對對象?
      d.甚至是,哪些資訊能相信?
 
      以上這些問題,都不是單一狀況,而是流動且變化的,稍有不慎,便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也因此,學好閱讀特別援引Pete Morville所提出「可尋性」(Findability)概念,強調對於孩子置身創新普及的學習環境中,優化「可被尋找」與「尋找」等兩種能力,同樣重要。
 
資訊就在空氣中
 
     孩子們正身處在「環境可尋性」(ambient findability)飽滿的世界軌道中:我們已經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任何地方、透過各種管道,找尋任何資訊、知識、人、事和物。然而,當我們擁有這樣的環境的時候,我們真的具備了尋找之後的第二技能—過濾和篩選—了嗎?
     
      從一次次課堂教學經驗來審視,孩子在接受傳統的學習模式時,多傾向於「已知累積」,而非「未知連結」,也就是說,課本裡頭現有的資訊,就是餵養他們成長的主要管道;即使是,參考書、老師的補充,也都是針對「課本現有的/考試會考的」資訊來延伸,可以說,是「看得到終點的、理所當然的知識延伸」。
     
      也因此,每當學好閱讀的教師們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從「從建立在已知的訊息上,往未知延伸」時,孩子們不是兩手一攤,說「沒學過」,就是直呼「這個好難」,「這個又不考」…。
     
      面對如此龐大且僵硬的學習模式,學好閱讀的一貫教學方針,就是「打破他」!非打破他們既有的學習框架不可!非戳破他們的劃地自限不可。所以,我們的課程中,每每針對孩子們最薄弱的資訊延伸與擴充能力,進行反覆試煉與挑戰。這才發現,他們的問題從來不是「累積」,而是「該累積什麼」的問題。
 
資訊辨識力,成就孩子的思考爆發力
 
      每天,我們都置身於不可計數的資訊迷霧中。24小時不停輪播的新聞(還有不同頻道的不同觀點)、商業廣告、路上的風景、發生的事件、電視節目、校園生活與家庭生活…,「媒體滲透世代」不只是我們專屬,也同樣籠罩我們的下一代。擁有基本的讀寫能力,已經不足以應付眼前的變動環境,還需要更「精密的跨媒體的資訊讀寫能力,來幫助我們從容應對。
 
      因此,學好閱讀才會特別強調「資訊辨識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的重要:引導孩子們能掌握辨識所需資訊的時機、能夠快速尋得所需資訊、甚至能評估資訊的適用度,以及有效運用—成為了學好閱讀在各種升學補習班林立的學習環境中,所堅持不得不然的核心價值之一。
 
      因為學好閱讀的每位教師都知道,光是老師在台前不停地灌輸知識,光是丟給孩子一台平板、開啟WIFI,然後煞有其事地建立小組討論的學習遊戲,是無法真正解決孩子面對資訊時的手足無措的。它必然要伴隨辨識資訊時所需的質疑、邏輯、琢磨、過濾,甚至是挑戰與衝突。沒有經歷這些階段,對孩子來說,所謂的學習,還是老師在台前(線上教育的螢幕前)不停講授僵化知識的一言堂而已。
 
      然而,這樣的學習模式已然無法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創新趨勢與環境了。
 
從石門水庫到彈水阿給:您認識孩子的查詢系統嗎?
 
 
      我花了一天的時間重新回味「彈水阿給」,並且思考學生們明明沒玩過這款遊戲,而且這遊戲和公司也早就人去樓空了,為什麼他們還能花上那麼多時間呢?這不是明明和「水庫」、「水資源」無關嗎?
難道是孩子們真的分心?只是想找好玩的東西,而不想搜尋那枯燥硬冷的資訊?我不死心地問:「你到底是怎麼找到彈水阿給的?」
     
      其實也很簡單,沒有邏輯的關鍵字清單、比起重要的目標資訊,孩子們更無意識地點選「次要、無關緊要的雜訊」,並且越點擊,距離越遠。
     
     因為,孩子一旦置身資訊迷霧,若沒有具備較完整的「資訊辨識能力」,所有的累積,都將只是「模糊搜尋」(Fuzzy Searching),而不是「精確查詢」(Precise Searching),那麼,他們又將會浪費多少時間在無效累積呢?
【學好觀點】從石門水庫到彈水阿給:孩子的學習系統,是模糊查詢還是精確查詢?
撰文/郭靜如   分類:閱讀教育   地區:天母/北投/士林
學好視覺設計: SIN YI LIN / 類型:攝影
 
      一切都是從帶入多媒體數位素養教學開始。
      同樣關於「水資源稀缺」的問題,學好教師團隊設計了「查找台灣水庫現況」的題目。在老師的引導下,有些同學花20分鐘便能整理出「有效資訊」,有些同學則花了60分鐘卻只找到和「彈水阿給」有關的訊息。這之間的落差到底是怎麼回事?
 
創新趨勢下的學習轉型
 
      隨著社會創新思維不斷更新,我們已經無法只是單純「學習知識」(傳統學校及補習班、安親班),而必須轉型往「學習如何學習」,甚至到現在,我們還必須學習從毫無規則的狀態中梳理出更多複雜的訊息:
 
      a.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
      b.如何取得夠多的知識好能提出正確的問題?
      c.在龐大的資訊環境中,我們該如何問對問題?問對對象?
      d.甚至是,哪些資訊能相信?
 
      以上這些問題,都不是單一狀況,而是流動且變化的,稍有不慎,便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也因此,學好閱讀特別援引Pete Morville所提出「可尋性」(Findability)概念,強調對於孩子置身創新普及的學習環境中,優化「可被尋找」與「尋找」等兩種能力,同樣重要。
 
資訊就在空氣中
 
     孩子們正身處在「環境可尋性」(ambient findability)飽滿的世界軌道中:我們已經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任何地方、透過各種管道,找尋任何資訊、知識、人、事和物。然而,當我們擁有這樣的環境的時候,我們真的具備了尋找之後的第二技能—過濾和篩選—了嗎?
     
      從一次次課堂教學經驗來審視,孩子在接受傳統的學習模式時,多傾向於「已知累積」,而非「未知連結」,也就是說,課本裡頭現有的資訊,就是餵養他們成長的主要管道;即使是,參考書、老師的補充,也都是針對「課本現有的/考試會考的」資訊來延伸,可以說,是「看得到終點的、理所當然的知識延伸」。
     
      也因此,每當學好閱讀的教師們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從「從建立在已知的訊息上,往未知延伸」時,孩子們不是兩手一攤,說「沒學過」,就是直呼「這個好難」,「這個又不考」…。
      
      面對如此龐大且僵硬的學習模式,學好閱讀的一貫教學方針,就是「打破他」!非打破他們既有的學習框架不可!非戳破他們的劃地自限不可。所以,我們的課程中,每每針對孩子們最薄弱的資訊延伸與擴充能力,進行反覆試煉與挑戰。這才發現,他們的問題從來不是「累積」,而是「該累積什麼」的問題。
 
資訊辨識力,成就孩子的思考爆發力
 
      每天,我們都置身於不可計數的資訊迷霧中。24小時不停輪播的新聞(還有不同頻道的不同觀點)、商業廣告、路上的風景、發生的事件、電視節目、校園生活與家庭生活…,「媒體滲透世代」不只是我們專屬,也同樣籠罩我們的下一代。擁有基本的讀寫能力,已經不足以應付眼前的變動環境,還需要更「精密的跨媒體的資訊讀寫能力,來幫助我們從容應對。
 
      因此,學好閱讀才會特別強調「資訊辨識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的重要:引導孩子們能掌握辨識所需資訊的時機、能夠快速尋得所需資訊、甚至能評估資訊的適用度,以及有效運用—成為了學好閱讀在各種升學補習班林立的學習環境中,所堅持不得不然的核心價值之一。
 
      因為學好閱讀的每位教師都知道,光是老師在台前不停地灌輸知識,光是丟給孩子一台平板、開啟WIFI,然後煞有其事地建立小組討論的學習遊戲,是無法真正解決孩子面對資訊時的手足無措的。它必然要伴隨辨識資訊時所需的質疑、邏輯、琢磨、過濾,甚至是挑戰與衝突。沒有經歷這些階段,對孩子來說,所謂的學習,還是老師在台前(線上教育的螢幕前)不停講授僵化知識的一言堂而已。
 
      然而,這樣的學習模式已然無法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創新趨勢與環境了。
 
從石門水庫到彈水阿給:您認識孩子的查詢系統嗎?
 
 
      我花了一天的時間重新回味「彈水阿給」,並且思考學生們明明沒玩過這款遊戲,而且這遊戲和公司也早就人去樓空了,為什麼他們還能花上那麼多時間呢?這不是明明和「水庫」、「水資源」無關嗎?
難道是孩子們真的分心?只是想找好玩的東西,而不想搜尋那枯燥硬冷的資訊?我不死心地問:「你到底是怎麼找到彈水阿給的?」
     
      其實也很簡單,沒有邏輯的關鍵字清單、比起重要的目標資訊,孩子們更無意識地點選「次要、無關緊要的雜訊」,並且越點擊,距離越遠。
     
     因為,孩子一旦置身資訊迷霧,若沒有具備較完整的「資訊辨識能力」,所有的累積,都將只是「模糊搜尋」(Fuzzy Searching),而不是「精確查詢」(Precise Searching),那麼,他們又將會浪費多少時間在無效累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