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教育】參與孩子的學習時間軸,才是建立親子良性互動的開始
輕輕放過孩子的弱點
作者:陳珮雯 來源:親子天下雜誌99期
(上圖為學好閱讀 學齡前正音教師 小翎老師的授課實況)
過去我們在線性升學的路上,並不強調學以致用。但有了孩子後,情感上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適性」發展,卻在低頭看見孩子的考卷時,不由自主的被分數制約……
再過半個月,台灣的中小學生就要迎接各種考試,從小學的期中考、國中會考至大學指考。這一期封面故事所談的「適性而教」,起心動念就是從父母們面對孩子的考試焦慮開始。
A媽媽的孩子小學三年級,成績一直處於落後,功課戰爭是家庭每晚的日常風景,她不懂,她這麼用力教,孩子為什麼總是用放空發呆來回應她的課業指導。
B媽媽的孩子九年級,成績不錯,考上一間好高中指日可待,但學校適性輔導卻發現孩子的性向比較適合念職校。B媽媽慌張的打聽哪間高職好、職校的升學管道、大學畢業後的出路。她不確定一路都沒有往職校方向準備的孩子是否真的適合走職校升學。
沒受過適性教育的這一代父母,學習生涯就是線性的考試升學,一路從高中、大學到研究所,畢業找份工作,不一定要「學以致用」或符合志趣,只要穩定就好。當我們有了孩子,情感上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適性」發展, 卻在低頭看見孩子的考卷時,行為上不由自主的被分數制約,一路上很容易忘記抬起頭,看看眼前的孩子是否走在「適性」學習的路上。
適性教育究竟要「適什麼性」?《國家地理雜誌》有一本《Your Personality EXPLAINED》特刊,提出用來描述性格的英語詞彙多達兩萬個,而我們只用多少詞彙來描述?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認識只是冰山的一角,如何落實、深化適性教育?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魚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面對接下來一連串的考試,我們覺得有必要提醒父母,不要被孩子的成績綁架,而「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不妨把頭抬起來認識與理解孩子的內在性格,接納與欣賞他的獨特。
在閱讀《Your Personality EXPLAINED》的過程中,有很多篇幅協助我進行心理測驗,以認識自己。人類性格複雜難解,至今沒有一套標準化的工具可以評量,這也是為什麼關於認識性格的流派、心理測驗這麼多,從西方的星座塔羅到東方的命理紫微,都可以說是認識性格的路徑。
從嚴謹的心理學角度,仍有一套行為科學方法能從孩子的種種學習症狀中,梳理出學習性格的架構。這一期的封面故事,我們邀請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以兒童心理發展為基礎,為中小學生開出了六大面向、十二個學習性格,透過三十道心理測驗題,成人得以認識孩子的學習性格,並附上應對每個學習性格的策略和解方。
「有時候,我們要輕輕放過孩子的弱點,這一份寬容不代表放縱,而是從這樣的寬容中看見孩子的獨特。」台南大學附小老師溫美玉的這一席話很打動我,她也是這期封面的人物故事之一,推薦給各位讀者。身為望子成龍的母親,我也時常忘記抬頭看見我孩子的獨特,與各位讀者一起學習,讓我們輕輕放過孩子的弱點、看見孩子的獨特。
- - - -
【學好教育觀點】
〈參與孩子的學習時間軸,才是建立親子良性互動的開始〉
撰文/賴柔安 分類:親子教育
對學好閱讀的教育理念來說,每個孩子的成長路徑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在努力去發掘孩子獨特性的過程中,自然也會觀察到孩子的「弱點」。然而,優點(強項)與缺點(弱項)有時其實並不相矛盾、衝突,而且也並非「零和」的關係。
很多家長在提及孩子的學習狀況時,憂心忡忡地問:
1.「老師,我的孩子好像整天都在玩,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學進去?」
2.「老師,我的孩子現在這樣學習會不會跟不上?」
3.「老師,我看我孩子的同班同學的學習狀況是......,我的孩子該怎麼調整會比較好?」
4.「老師,為什麼別的孩子都.....,我的孩子卻.....」
學好教育明白,雖然在爸爸媽媽眼中,每位孩子都如此與眾不同,但卻不見得能分辨,這樣子的「差異」,究竟是好?還是壞?
事實是,孩子的性格、學習進程、學習方法的確都無法一概而論,但「如何順應孩子的個性給予適當的學習引導與能力啟發」卻是我們能積極參與的部分!
在學好閱讀,每位學好教師都「不只是知識的傳輸者」,更準確來說,是一個「孩子的觀察者」、積極陪伴孩子生命歷程推進的參與者。
透過縝密觀察孩子的學習過程、孩子透露出的隱微性格,規劃孩子的學習優勢、學習拼圖,並根據孩子不同的學習心力,在教學上進行機動性的調整,讓每位孩子都走在數於自己的學習時間軸線上,用他們習慣並且有自信的方式前進、成長。
有的學好孩子一拿到講義,即開始迫不及待將所有的文字都讀完,對文字充滿興趣,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裡;
有的孩子喜歡與內容互動,老師的提問與質疑是他們成長與思考的動力,不但可以快速搜索出答案,還能在問答過程中建立成就感;
有的孩子看似文靜沈默,然而卻透過書寫,滔滔不絕內心的繽紛世界,用文字「畫」出美麗的景致,每每讓老師驚艷與欣慰;
每位孩子都有屬於他們的創造力,他們所能展現的潛能,往往也超乎每位大人們的想像,學好教師任務,就是找出這些優勢,欣賞並且引導孩子也喜歡自己這些特性,並且根據孩子的學習節奏,幫助他們建立自己成長地圖,從知識的接受者,變身成為一個世界的探索者,如此,才是真正學好!
因此,學好,請從參與孩子的學習時間軸開始吧!
輕輕放過孩子的弱點
作者:陳珮雯 來源:親子天下雜誌99期
(上圖為學好閱讀 學齡前正音教師 小翎老師的授課實況)
過去我們在線性升學的路上,並不強調學以致用。但有了孩子後,情感上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適性」發展,卻在低頭看見孩子的考卷時,不由自主的被分數制約……
再過半個月,台灣的中小學生就要迎接各種考試,從小學的期中考、國中會考至大學指考。這一期封面故事所談的「適性而教」,起心動念就是從父母們面對孩子的考試焦慮開始。
A媽媽的孩子小學三年級,成績一直處於落後,功課戰爭是家庭每晚的日常風景,她不懂,她這麼用力教,孩子為什麼總是用放空發呆來回應她的課業指導。
B媽媽的孩子九年級,成績不錯,考上一間好高中指日可待,但學校適性輔導卻發現孩子的性向比較適合念職校。B媽媽慌張的打聽哪間高職好、職校的升學管道、大學畢業後的出路。她不確定一路都沒有往職校方向準備的孩子是否真的適合走職校升學。
沒受過適性教育的這一代父母,學習生涯就是線性的考試升學,一路從高中、大學到研究所,畢業找份工作,不一定要「學以致用」或符合志趣,只要穩定就好。當我們有了孩子,情感上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適性」發展, 卻在低頭看見孩子的考卷時,行為上不由自主的被分數制約,一路上很容易忘記抬起頭,看看眼前的孩子是否走在「適性」學習的路上。
適性教育究竟要「適什麼性」?《國家地理雜誌》有一本《Your Personality EXPLAINED》特刊,提出用來描述性格的英語詞彙多達兩萬個,而我們只用多少詞彙來描述?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認識只是冰山的一角,如何落實、深化適性教育?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魚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面對接下來一連串的考試,我們覺得有必要提醒父母,不要被孩子的成績綁架,而「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不妨把頭抬起來認識與理解孩子的內在性格,接納與欣賞他的獨特。
在閱讀《Your Personality EXPLAINED》的過程中,有很多篇幅協助我進行心理測驗,以認識自己。人類性格複雜難解,至今沒有一套標準化的工具可以評量,這也是為什麼關於認識性格的流派、心理測驗這麼多,從西方的星座塔羅到東方的命理紫微,都可以說是認識性格的路徑。
從嚴謹的心理學角度,仍有一套行為科學方法能從孩子的種種學習症狀中,梳理出學習性格的架構。這一期的封面故事,我們邀請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以兒童心理發展為基礎,為中小學生開出了六大面向、十二個學習性格,透過三十道心理測驗題,成人得以認識孩子的學習性格,並附上應對每個學習性格的策略和解方。
「有時候,我們要輕輕放過孩子的弱點,這一份寬容不代表放縱,而是從這樣的寬容中看見孩子的獨特。」台南大學附小老師溫美玉的這一席話很打動我,她也是這期封面的人物故事之一,推薦給各位讀者。身為望子成龍的母親,我也時常忘記抬頭看見我孩子的獨特,與各位讀者一起學習,讓我們輕輕放過孩子的弱點、看見孩子的獨特。
- - - -
【學好教育觀點】
〈參與孩子的學習時間軸,才是建立親子良性互動的開始〉
撰文/賴柔安 分類:親子教育
對學好閱讀的教育理念來說,每個孩子的成長路徑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在努力去發掘孩子獨特性的過程中,自然也會觀察到孩子的「弱點」。然而,優點(強項)與缺點(弱項)有時其實並不相矛盾、衝突,而且也並非「零和」的關係。
很多家長在提及孩子的學習狀況時,憂心忡忡地問:
1.「老師,我的孩子好像整天都在玩,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學進去?」
2.「老師,我的孩子現在這樣學習會不會跟不上?」
3.「老師,我看我孩子的同班同學的學習狀況是......,我的孩子該怎麼調整會比較好?」
4.「老師,為什麼別的孩子都.....,我的孩子卻.....」
學好教育明白,雖然在爸爸媽媽眼中,每位孩子都如此與眾不同,但卻不見得能分辨,這樣子的「差異」,究竟是好?還是壞?
事實是,孩子的性格、學習進程、學習方法的確都無法一概而論,但「如何順應孩子的個性給予適當的學習引導與能力啟發」卻是我們能積極參與的部分!
在學好閱讀,每位學好教師都「不只是知識的傳輸者」,更準確來說,是一個「孩子的觀察者」、積極陪伴孩子生命歷程推進的參與者。
透過縝密觀察孩子的學習過程、孩子透露出的隱微性格,規劃孩子的學習優勢、學習拼圖,並根據孩子不同的學習心力,在教學上進行機動性的調整,讓每位孩子都走在數於自己的學習時間軸線上,用他們習慣並且有自信的方式前進、成長。
有的學好孩子一拿到講義,即開始迫不及待將所有的文字都讀完,對文字充滿興趣,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裡;
有的孩子喜歡與內容互動,老師的提問與質疑是他們成長與思考的動力,不但可以快速搜索出答案,還能在問答過程中建立成就感;
有的孩子看似文靜沈默,然而卻透過書寫,滔滔不絕內心的繽紛世界,用文字「畫」出美麗的景致,每每讓老師驚艷與欣慰;
每位孩子都有屬於他們的創造力,他們所能展現的潛能,往往也超乎每位大人們的想像,學好教師任務,就是找出這些優勢,欣賞並且引導孩子也喜歡自己這些特性,並且根據孩子的學習節奏,幫助他們建立自己成長地圖,從知識的接受者,變身成為一個世界的探索者,如此,才是真正學好!
因此,學好,請從參與孩子的學習時間軸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