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出門玩到瘋卻寫不出遊記?小技巧幫你先釐清原因再出招!
(圖片來源:Pexels)
撰稿人:郭靜如
出處:翻轉教育
字數:2212
原文網址:https://reurl.cc/gYZllQ
對許多家長來說,帶孩子出旅,無論是短程還是長假,不過都是希望能讓孩子放鬆身心、增廣見聞,順便也一解家長積累的工作疲憊。不過,當旅行結束後,家長最先遇到的疲憊,通常不是整理回家的大包小包行李,而是多少期待孩子(從國小到高中),多少能寫下些旅行感受、整理回憶,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是完成一篇生動的、足以繳交學校作業的各式遊記。(一遊二用,豈不妙哉?)
然而,直到滿紙空白,家長才赫然發現,衣服都洗完、疊進衣櫃,新的一天都結束了,孩子卻還無語問蒼天?明明與孩子發生了大大小小趣事,他們怎麼老是無法寫出一篇完整的、令人滿意的遊記?甚至彷若「消失記憶」,對旅程毫無記憶點與感受?明明經歷了壯麗巍峨的景色、齒頰留香的佳餚,甚至各種不期然的意外,為什麼這些寶貴的經歷卻總是無法躍現於文字?
孩子寫不出遊記,可能是因為...
1. 缺乏清晰的寫作目標
每次旅行,都是一次次「閱歷的灌溉」,但對很多孩子來說,旅行過程中的許多感受、細節和風景都未必能清楚在心中呈現具體畫面。因為當他們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時,並沒有被訓練養成將這些觀察轉化為文字的習慣。因此,當他們面對「遊記」這樣的寫作任務時,變缺乏了「召喚記憶」的能力。
◎ 小妙招:建立旅行關鍵詞!
2. 缺乏寫作的自信
許多孩子本質上抗拒寫作,尤其是寫作能力尚未成熟或不夠流暢,更容易缺乏下筆的自信,甚至排斥。這種情緒便容易導致他們在面對遊記寫作時,即使在好玩,也不覺得自己可以出好的內容,索性選擇放棄或拖延。
◎ 小妙招:平時家長就應該多鼓勵書寫、紀錄,而非審查、批閱!
3. 表達能力、詞彙不足
儘管孩子累積了豐富的旅行經歷,但在想要表達這些經歷時,卻缺乏具體的描寫技巧?例如,他們可能沒學過如何將場景描繪得生動的技法或引導,或是擁有將心情和感受具體化的訓練,因而容易讓遊記看起來單調乏味、流於「紀錄」。
◎ 小妙招:親子在旅行中就應多聊感受、多針對記憶點互動分享!
4. 對「遊記」這個題目缺乏興趣
某些孩子可能本身就對寫遊記(寫作)不感興趣、惰於書寫。遊記更像是作業,而非回味,沒有足夠動力誘發他們投入。那麼,即便他們有豐富的經歷,也因為心態抗拒,無法有效將這些經歷轉化為文字表達出來。
◎ 小妙招:不寫遊記可以,那寫「導覽介紹」吧!
5. 旅遊過程中缺少對細節的記錄
旅途中家長們往往忙著拍照、安排行程,甚至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忽略了孩子也是行旅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如果是度讓他們參與、負責一些活動,那麼他們也就比較會關注或記錄、發生屬於自己的感受。他們也是旅行的一份子!
◎ 小妙招:建立旅行的責任分工,讓孩子成為行程的一份子!
如何改善孩子寫遊記的情況?
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協助孩子提高寫作能力,提升孩子對遊記寫作的興趣,並且讓他們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更具信心和創意。
1. 引導孩子進行旅行日記
旅行中,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養成記錄旅行點滴的習慣。不必時時刻刻都把細節紀錄的巨細靡遺,可以透過隨手畫下有趣的景象或人物,或選擇當下用拍照、攝影留影,甚至留存票根、簡介摺頁、名片等實體物件,在一天旅程結束後,簡單寫下當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紀錄旅程中的新奇點。返家後,在回顧旅行經歷時,也更容易召喚記憶,整理出有趣、立體的遊記。
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記錄感受與想法,提醒注意細節,像是食物的滋味、人際互動、風景畫面等,這些細節其實正好是旅遊的重點「體會」呢!
2. 啟發孩子的寫作靈感
寫作的靈感往往來自於日常的對話和經驗。家長可與孩子共同回顧旅行中的精彩瞬間,討論孩子最喜歡的地方、最有趣的事物,甚至重溫哪些感動時刻。這樣的討論能激發孩子的思考,幫助他們找到寫作的切入點。同時,適當提出一些引導性問題,像是:
「哪些地方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
「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你會選用哪些詞?連結的事件是什麼?」
這些問題,都能幫助孩子具體化自己的經驗。
3. 分段寫作,循序漸進
讓孩子一次性寫出完整的遊記,對他們來說可能會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原來你帶我出去玩圖的是這個啊?)。建議家長可以採分段紀錄的方式,從描述旅程的地點、人物或特別事件開始,逐步組成整篇遊記。既不會一下子感到過於困難,且每次寫作的內容都能與整體相呼應,最終,隨著回憶的推進,也順理成章地完成了一篇飽含自己記憶的遊記了。
4. 注重體驗性的表達技巧
這畢竟不是作文比賽!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提升表達準度,與孩子討論一些他們喜歡的書籍或電影,幫助他們運用具體的詞語描述人物、景象和情感,鼓勵閱讀,幫助孩子活用更多的表達技巧,他們在寫作時自然就能更加得心應手。
5. 給予正向反饋
當孩子完成遊記後,家長應給予正向與善意的反饋(再次叮嚀!不是批改與審閱!)。即使文章中還有未盡善美之處,也該肯定他們的紀錄,如此正向鼓勵既能提升孩子的表達自信心,也較能讓他們願意投入紀錄中。否則,每次出遊,想著都是可能被要求「記遊」,壓力不是挺大的嗎?
遊記寫作:幫助孩子提升寫作技巧與自信的祕密武器
寫遊記,對大人小孩來說都是項富有挑戰的任務,大人還有數位社群媒體可以「show」,而且也沒有特別的篇幅和表達要求,但孩子卻不同,這畢竟是件「上級交代的任務」。
家長如果能從鼓勵孩子日常記錄、啟發寫作靈感、提供寫作技巧支持等方面入手,每次出遊,也就就都變成一趟趟蒐集靈感與刺激表達的旅程,而過程中,孩子也就更能在不斷嘗試與發現中,體會旅遊與寫作之間交會出的樂趣,進而愛上記錄,並在遊歷中發掘自己的觀察力與表達力!
(圖片來源:Pexels)
撰稿人:郭靜如
出處:翻轉教育
字數:2212
原文網址:https://reurl.cc/gYZllQ
對許多家長來說,帶孩子出旅,無論是短程還是長假,不過都是希望能讓孩子放鬆身心、增廣見聞,順便也一解家長積累的工作疲憊。不過,當旅行結束後,家長最先遇到的疲憊,通常不是整理回家的大包小包行李,而是多少期待孩子(從國小到高中),多少能寫下些旅行感受、整理回憶,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是完成一篇生動的、足以繳交學校作業的各式遊記。(一遊二用,豈不妙哉?)
然而,直到滿紙空白,家長才赫然發現,衣服都洗完、疊進衣櫃,新的一天都結束了,孩子卻還無語問蒼天?明明與孩子發生了大大小小趣事,他們怎麼老是無法寫出一篇完整的、令人滿意的遊記?甚至彷若「消失記憶」,對旅程毫無記憶點與感受?明明經歷了壯麗巍峨的景色、齒頰留香的佳餚,甚至各種不期然的意外,為什麼這些寶貴的經歷卻總是無法躍現於文字?
孩子寫不出遊記,可能是因為...
1. 缺乏清晰的寫作目標
每次旅行,都是一次次「閱歷的灌溉」,但對很多孩子來說,旅行過程中的許多感受、細節和風景都未必能清楚在心中呈現具體畫面。因為當他們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時,並沒有被訓練養成將這些觀察轉化為文字的習慣。因此,當他們面對「遊記」這樣的寫作任務時,變缺乏了「召喚記憶」的能力。
◎ 小妙招:建立旅行關鍵詞!
2. 缺乏寫作的自信
許多孩子本質上抗拒寫作,尤其是寫作能力尚未成熟或不夠流暢,更容易缺乏下筆的自信,甚至排斥。這種情緒便容易導致他們在面對遊記寫作時,即使在好玩,也不覺得自己可以出好的內容,索性選擇放棄或拖延。
◎ 小妙招:平時家長就應該多鼓勵書寫、紀錄,而非審查、批閱!
3. 表達能力、詞彙不足
儘管孩子累積了豐富的旅行經歷,但在想要表達這些經歷時,卻缺乏具體的描寫技巧?例如,他們可能沒學過如何將場景描繪得生動的技法或引導,或是擁有將心情和感受具體化的訓練,因而容易讓遊記看起來單調乏味、流於「紀錄」。
◎ 小妙招:親子在旅行中就應多聊感受、多針對記憶點互動分享!
4. 對「遊記」這個題目缺乏興趣
某些孩子可能本身就對寫遊記(寫作)不感興趣、惰於書寫。遊記更像是作業,而非回味,沒有足夠動力誘發他們投入。那麼,即便他們有豐富的經歷,也因為心態抗拒,無法有效將這些經歷轉化為文字表達出來。
◎ 小妙招:不寫遊記可以,那寫「導覽介紹」吧!
5. 旅遊過程中缺少對細節的記錄
旅途中家長們往往忙著拍照、安排行程,甚至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忽略了孩子也是行旅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如果是度讓他們參與、負責一些活動,那麼他們也就比較會關注或記錄、發生屬於自己的感受。他們也是旅行的一份子!
◎ 小妙招:建立旅行的責任分工,讓孩子成為行程的一份子!
如何改善孩子寫遊記的情況?
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協助孩子提高寫作能力,提升孩子對遊記寫作的興趣,並且讓他們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更具信心和創意。
1. 引導孩子進行旅行日記
旅行中,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養成記錄旅行點滴的習慣。不必時時刻刻都把細節紀錄的巨細靡遺,可以透過隨手畫下有趣的景象或人物,或選擇當下用拍照、攝影留影,甚至留存票根、簡介摺頁、名片等實體物件,在一天旅程結束後,簡單寫下當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紀錄旅程中的新奇點。返家後,在回顧旅行經歷時,也更容易召喚記憶,整理出有趣、立體的遊記。
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記錄感受與想法,提醒注意細節,像是食物的滋味、人際互動、風景畫面等,這些細節其實正好是旅遊的重點「體會」呢!
2. 啟發孩子的寫作靈感
寫作的靈感往往來自於日常的對話和經驗。家長可與孩子共同回顧旅行中的精彩瞬間,討論孩子最喜歡的地方、最有趣的事物,甚至重溫哪些感動時刻。這樣的討論能激發孩子的思考,幫助他們找到寫作的切入點。同時,適當提出一些引導性問題,像是:
「哪些地方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
「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你會選用哪些詞?連結的事件是什麼?」
這些問題,都能幫助孩子具體化自己的經驗。
3. 分段寫作,循序漸進
讓孩子一次性寫出完整的遊記,對他們來說可能會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原來你帶我出去玩圖的是這個啊?)。建議家長可以採分段紀錄的方式,從描述旅程的地點、人物或特別事件開始,逐步組成整篇遊記。既不會一下子感到過於困難,且每次寫作的內容都能與整體相呼應,最終,隨著回憶的推進,也順理成章地完成了一篇飽含自己記憶的遊記了。
4. 注重體驗性的表達技巧
這畢竟不是作文比賽!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提升表達準度,與孩子討論一些他們喜歡的書籍或電影,幫助他們運用具體的詞語描述人物、景象和情感,鼓勵閱讀,幫助孩子活用更多的表達技巧,他們在寫作時自然就能更加得心應手。
5. 給予正向反饋
當孩子完成遊記後,家長應給予正向與善意的反饋(再次叮嚀!不是批改與審閱!)。即使文章中還有未盡善美之處,也該肯定他們的紀錄,如此正向鼓勵既能提升孩子的表達自信心,也較能讓他們願意投入紀錄中。否則,每次出遊,想著都是可能被要求「記遊」,壓力不是挺大的嗎?
遊記寫作:幫助孩子提升寫作技巧與自信的祕密武器
寫遊記,對大人小孩來說都是項富有挑戰的任務,大人還有數位社群媒體可以「show」,而且也沒有特別的篇幅和表達要求,但孩子卻不同,這畢竟是件「上級交代的任務」。
家長如果能從鼓勵孩子日常記錄、啟發寫作靈感、提供寫作技巧支持等方面入手,每次出遊,也就就都變成一趟趟蒐集靈感與刺激表達的旅程,而過程中,孩子也就更能在不斷嘗試與發現中,體會旅遊與寫作之間交會出的樂趣,進而愛上記錄,並在遊歷中發掘自己的觀察力與表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