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見聞

【學好見聞】按部就班,學好閱讀的四大教育步驟

按部就班,學好閱讀的四大教育步驟

撰文/賴柔安   分類:閱讀教育   對象:國小/國中   地區:台北市/士林/天母

學好視覺設計: SIN YI LIN / 類型:平面設計

在抱怨國文成績不好之前

Q:一個具有「閱讀力」的學生,到底該具備哪些學習特質呢?

Ans:他能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與技巧,適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步調,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也能持續發現自己的不足、並思考如何有效、快速補強自己的缺點、弱項,還能在克服缺點的同時,持續強化自己的能力優勢與思維深度。

Q:一個具有「寫作力」的學生,又該具備哪些學習特質呢?

Ans:他在遇到有所觸發的事物時,能如實紀錄與完整反饋自己的想法,並能具體描寫情境和抽象訴說感受,遇到需要「表達意見」、「情緒溝通」的時刻,也能清楚、有條例的與他人達成共識,同時正確解讀他人意涵。

    當孩子擁有上述的閱讀力與寫作力時,那麼他就能稱得上是具備有「讀寫力」的學生。而這,也就是學好閱讀及學好的教學團隊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擁有一生受用的自主學習能力。

    那麼,學好閱讀又是如何透過學好的教育體系培養孩子這些能力呢?

學好閱讀的四大步驟

    以下,我們提供簡易的四大步驟,輕鬆帶領孩子學好閱讀:

一、邊讀邊寫,建立吸收(INPUT)、表達(OUTPUT)的學習節奏

在《六色學習法》中曾提到,「高效率=投入比產出多=減少浪費」,這裡的「減少浪費」,指的是節省不必要的分心、學習的摩擦成本,而更專注在「吸收」與「咀嚼」的層次。因此,透過根據閱讀素材所精心設計的簡答、應用題,來檢測孩子的吸收(實際上讀與寫的時間分配比例上應以三比一較為恰當),會比籠統的問一句:「剛剛那本書在講什麼?」、「這次旅遊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要準確且有效果得多。

二、「不為講而講」的動機式表達系統

表達,不應該只是為了說而說,更不是「為了說老師想聽的而說、寫老師想看的而寫」,學好閱讀的每位師資最重視的,便是「協助學生建構表達系統」,在一次次閱讀與表達練習過程中,透過師資群細心的引導、側錄並訊息重整,協助孩子們學會用最適性的方式,自信表達自我、表達觀點。

三、解成就式的學習區塊設計,學習與自己競

無論是學習環境、就業環境,與他人的「競爭」總不可避免。而在孩子和人競爭之前,培養更正向的良性競爭---「持續與自己的優/缺點競賽」,更是學好閱讀教育強調的學習系統之一。每一回學好講義,透過區塊式、關卡式的學習體驗,不但潛移默化幫助學生強化、面對自己的弱項,也在陪伴他們一次又一次跨越自我學習障礙的同時,享受「贏過昨天的自己」的那份難以超越的成就感。

四、醞釀,靜待學生的能力熟成

      學好讀寫教育最大的「挑戰」,不是成績,也不是學生的學習反應,而更多的是來自家長「迫不及待看到學習成果」的期待與焦慮。而傳統的補習教育正是為了直接滿足家長們的這份「恐慌」,索性「學校教什麼,補習補什麼」「學校考什麼,補習班先教什麼」。然而,學好閱讀更強調「還給孩子思考和沈澱的空間」,正是在學好閱讀的教師團隊們持續陪伴與細心督導中,學好的學員與家長們真正感受孩子們可感的、正向的、充滿熱忱的自主學習力的成長,同時學會珍惜這份可貴的「自主學習力」。

成績不好,需要的是調整學習方法

      STEP1 在校學習出問題

      STEP2 成績不好

      STEP3 課後補習班加強

      STEP4 在校成績沒起色

      STEP5 課後補習班加強

      在這五個過程中,孩子的學習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哪些問題又在反覆不停地「補習」中被忽略了?透過上述的五個STEP,我們會發現到:「補習」,並非解決孩子學習深層問題的適當方法。而是,該經由閱讀與書寫的統合性學習健檢,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與不適,進而給予適當的、學習方式上的調整與規範,才是真正符合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步驟。

- - - -

【學好見聞】

美國寫作教育改革的啟示:提升讀寫素養,才能讓孩子活得「更像人」

作者:曾多聞 (字畝文化《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2018-08-29

      二〇一五年,學生基礎素養能力國際評比計畫PISA結果出爐,臺灣學生「閱讀素養能力」從二〇一二年的第八名,退步至第二十三名,狠狠敲了臺灣教育界一記警鐘。

      我為本書寫作期間,適逢臺灣的新課綱審議中。原本期待PISA評比結果能使臺灣教育界有所警惕,但令人失望的是,新課綱還是沒有給學生一堂閱讀課,中小學正式的閱讀「課程」還是只有每週一次的晨讀十分鐘,而這短短十分鐘的晨讀,就算完全落實,仍是遠遠不夠。

      每年夏天,我的外甥和外甥女都會來美國參加夏令營,期間暫住我家。去年,這兩個分別就讀七年級和三年級的孩子告訴我,學校根本沒有作文課,而且「已經很久沒有作文課了」。聞言,我真的非常驚訝,同時不禁為臺灣讀寫教育的未來感到憂心。

台灣教育現場:讀寫課被邊緣化

      臺灣新課綱總綱草案裡有語文時數可供參考,國中、小都是每週五堂課,閱讀與寫作都涵蓋其中。但教育界人士指出,絕大多數老師都覺得這點時間,用來教正課都不夠,因此未必會撥出一定時數來實施閱讀與寫作課程。

      也有的教師會用「彈性學習課程」來寫作文、帶閱讀。可憐的閱讀與寫作,由於沒有納入正式的課程,名義上以「彈性學習課程」來涵蓋,事實上就是老師自己看著辦,而課表沒有明列的課程,老師和家長多半就不甚在意了,造成臺灣讀寫教育邊緣化的狀況。

      我旅美十五年,主跑文教新聞五年,深感美國教育界對人文與讀寫教育的重視。自一九六〇年代起,讀寫教育一直都是正式課程的一部分。期間小布希政府時代的「沒有一個孩子落後」政策一度重閱讀輕寫作,但歐巴馬政府的「共同核心標準」於二〇一二年上路後,便致力復興寫作教育。

      二〇一五年,學生基礎素養能力國際評比計畫PISA結果出爐,臺灣學生「閱讀素養能力」從二〇一二年的第八名,退步至第二十三名,狠狠敲了臺灣教育界一記警鐘。

      我為本書寫作期間,適逢臺灣的新課綱審議中。原本期待PISA評比結果能使臺灣教育界有所警惕,但令人失望的是,新課綱還是沒有給學生一堂閱讀課,中小學正式的閱讀「課程」還是只有每週一次的晨讀十分鐘,而這短短十分鐘的晨讀,就算完全落實,仍是遠遠不夠。

      每年夏天,我的外甥和外甥女都會來美國參加夏令營,期間暫住我家。去年,這兩個分別就讀七年級和三年級的孩子告訴我,學校根本沒有作文課,而且「已經很久沒有作文課了」。聞言,我真的非常驚訝,同時不禁為臺灣讀寫教育的未來感到憂心。

台灣教育現場:讀寫課被邊緣化

      臺灣新課綱總綱草案裡有語文時數可供參考,國中、小都是每週五堂課,閱讀與寫作都涵蓋其中。但教育界人士指出,絕大多數老師都覺得這點時間,用來教正課都不夠,因此未必會撥出一定時數來實施閱讀與寫作課程。

      也有的教師會用「彈性學習課程」來寫作文、帶閱讀。可憐的閱讀與寫作,由於沒有納入正式的課程,名義上以「彈性學習課程」來涵蓋,事實上就是老師自己看著辦,而課表沒有明列的課程,老師和家長多半就不甚在意了,造成臺灣讀寫教育邊緣化的狀況。

      我旅美十五年,主跑文教新聞五年,深感美國教育界對人文與讀寫教育的重視。自一九六〇年代起,讀寫教育一直都是正式課程的一部分。期間小布希政府時代的「沒有一個孩子落後」政策一度重閱讀輕寫作,但歐巴馬政府的「共同核心標準」於二〇一二年上路後,便致力復興寫作教育。

按部就班,學好閱讀的四大教育步驟

撰文/賴柔安   分類:閱讀教育   對象:國小/國中   地區:台北市/士林/天母

學好視覺設計: SIN YI LIN / 類型:平面設計

在抱怨國文成績不好之前

Q:一個具有「閱讀力」的學生,到底該具備哪些學習特質呢?

Ans:他能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與技巧,適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步調,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也能持續發現自己的不足、並思考如何有效、快速補強自己的缺點、弱項,還能在克服缺點的同時,持續強化自己的能力優勢與思維深度。

Q:一個具有「寫作力」的學生,又該具備哪些學習特質呢?

Ans:他在遇到有所觸發的事物時,能如實紀錄與完整反饋自己的想法,並能具體描寫情境和抽象訴說感受,遇到需要「表達意見」、「情緒溝通」的時刻,也能清楚、有條例的與他人達成共識,同時正確解讀他人意涵。

    當孩子擁有上述的閱讀力與寫作力時,那麼他就能稱得上是具備有「讀寫力」的學生。而這,也就是學好閱讀及學好的教學團隊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擁有一生受用的自主學習能力。

    那麼,學好閱讀又是如何透過學好的教育體系培養孩子這些能力呢?

學好閱讀的四大步驟

    以下,我們提供簡易的四大步驟,輕鬆帶領孩子學好閱讀:

一、邊讀邊寫,建立吸收(INPUT)、表達(OUTPUT)的學習節奏

在《六色學習法》中曾提到,「高效率=投入比產出多=減少浪費」,這裡的「減少浪費」,指的是節省不必要的分心、學習的摩擦成本,而更專注在「吸收」與「咀嚼」的層次。因此,透過根據閱讀素材所精心設計的簡答、應用題,來檢測孩子的吸收(實際上讀與寫的時間分配比例上應以三比一較為恰當),會比籠統的問一句:「剛剛那本書在講什麼?」、「這次旅遊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要準確且有效果得多。

二、「不為講而講」的動機式表達系統

表達,不應該只是為了說而說,更不是「為了說老師想聽的而說、寫老師想看的而寫」,學好閱讀的每位師資最重視的,便是「協助學生建構表達系統」,在一次次閱讀與表達練習過程中,透過師資群細心的引導、側錄並訊息重整,協助孩子們學會用最適性的方式,自信表達自我、表達觀點。

三、解成就式的學習區塊設計,學習與自己競

無論是學習環境、就業環境,與他人的「競爭」總不可避免。而在孩子和人競爭之前,培養更正向的良性競爭---「持續與自己的優/缺點競賽」,更是學好閱讀教育強調的學習系統之一。每一回學好講義,透過區塊式、關卡式的學習體驗,不但潛移默化幫助學生強化、面對自己的弱項,也在陪伴他們一次又一次跨越自我學習障礙的同時,享受「贏過昨天的自己」的那份難以超越的成就感。

四、醞釀,靜待學生的能力熟成

      學好讀寫教育最大的「挑戰」,不是成績,也不是學生的學習反應,而更多的是來自家長「迫不及待看到學習成果」的期待與焦慮。而傳統的補習教育正是為了直接滿足家長們的這份「恐慌」,索性「學校教什麼,補習補什麼」「學校考什麼,補習班先教什麼」。然而,學好閱讀更強調「還給孩子思考和沈澱的空間」,正是在學好閱讀的教師團隊們持續陪伴與細心督導中,學好的學員與家長們真正感受孩子們可感的、正向的、充滿熱忱的自主學習力的成長,同時學會珍惜這份可貴的「自主學習力」。

成績不好,需要的是調整學習方法

      STEP1 在校學習出問題

      STEP2 成績不好

      STEP3 課後補習班加強

      STEP4 在校成績沒起色

      STEP5 課後補習班加強

      在這五個過程中,孩子的學習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哪些問題又在反覆不停地「補習」中被忽略了?透過上述的五個STEP,我們會發現到:「補習」,並非解決孩子學習深層問題的適當方法。而是,該經由閱讀與書寫的統合性學習健檢,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與不適,進而給予適當的、學習方式上的調整與規範,才是真正符合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步驟。

- - - -

【學好見聞】

美國寫作教育改革的啟示:提升讀寫素養,才能讓孩子活得「更像人」

作者:曾多聞 (字畝文化《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2018-08-29

      二〇一五年,學生基礎素養能力國際評比計畫PISA結果出爐,臺灣學生「閱讀素養能力」從二〇一二年的第八名,退步至第二十三名,狠狠敲了臺灣教育界一記警鐘。

      我為本書寫作期間,適逢臺灣的新課綱審議中。原本期待PISA評比結果能使臺灣教育界有所警惕,但令人失望的是,新課綱還是沒有給學生一堂閱讀課,中小學正式的閱讀「課程」還是只有每週一次的晨讀十分鐘,而這短短十分鐘的晨讀,就算完全落實,仍是遠遠不夠。

      每年夏天,我的外甥和外甥女都會來美國參加夏令營,期間暫住我家。去年,這兩個分別就讀七年級和三年級的孩子告訴我,學校根本沒有作文課,而且「已經很久沒有作文課了」。聞言,我真的非常驚訝,同時不禁為臺灣讀寫教育的未來感到憂心。

台灣教育現場:讀寫課被邊緣化

      臺灣新課綱總綱草案裡有語文時數可供參考,國中、小都是每週五堂課,閱讀與寫作都涵蓋其中。但教育界人士指出,絕大多數老師都覺得這點時間,用來教正課都不夠,因此未必會撥出一定時數來實施閱讀與寫作課程。

      也有的教師會用「彈性學習課程」來寫作文、帶閱讀。可憐的閱讀與寫作,由於沒有納入正式的課程,名義上以「彈性學習課程」來涵蓋,事實上就是老師自己看著辦,而課表沒有明列的課程,老師和家長多半就不甚在意了,造成臺灣讀寫教育邊緣化的狀況。

      我旅美十五年,主跑文教新聞五年,深感美國教育界對人文與讀寫教育的重視。自一九六〇年代起,讀寫教育一直都是正式課程的一部分。期間小布希政府時代的「沒有一個孩子落後」政策一度重閱讀輕寫作,但歐巴馬政府的「共同核心標準」於二〇一二年上路後,便致力復興寫作教育。

      二〇一五年,學生基礎素養能力國際評比計畫PISA結果出爐,臺灣學生「閱讀素養能力」從二〇一二年的第八名,退步至第二十三名,狠狠敲了臺灣教育界一記警鐘。

      我為本書寫作期間,適逢臺灣的新課綱審議中。原本期待PISA評比結果能使臺灣教育界有所警惕,但令人失望的是,新課綱還是沒有給學生一堂閱讀課,中小學正式的閱讀「課程」還是只有每週一次的晨讀十分鐘,而這短短十分鐘的晨讀,就算完全落實,仍是遠遠不夠。

      每年夏天,我的外甥和外甥女都會來美國參加夏令營,期間暫住我家。去年,這兩個分別就讀七年級和三年級的孩子告訴我,學校根本沒有作文課,而且「已經很久沒有作文課了」。聞言,我真的非常驚訝,同時不禁為臺灣讀寫教育的未來感到憂心。

台灣教育現場:讀寫課被邊緣化

      臺灣新課綱總綱草案裡有語文時數可供參考,國中、小都是每週五堂課,閱讀與寫作都涵蓋其中。但教育界人士指出,絕大多數老師都覺得這點時間,用來教正課都不夠,因此未必會撥出一定時數來實施閱讀與寫作課程。

      也有的教師會用「彈性學習課程」來寫作文、帶閱讀。可憐的閱讀與寫作,由於沒有納入正式的課程,名義上以「彈性學習課程」來涵蓋,事實上就是老師自己看著辦,而課表沒有明列的課程,老師和家長多半就不甚在意了,造成臺灣讀寫教育邊緣化的狀況。

      我旅美十五年,主跑文教新聞五年,深感美國教育界對人文與讀寫教育的重視。自一九六〇年代起,讀寫教育一直都是正式課程的一部分。期間小布希政府時代的「沒有一個孩子落後」政策一度重閱讀輕寫作,但歐巴馬政府的「共同核心標準」於二〇一二年上路後,便致力復興寫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