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見聞

【學好每週讀書會】時間管理的小訣竅--德國媽媽怎麼教?

【學好每週讀書會】時間管理的小訣竅--德國媽媽怎麼教?

本週負責導讀的老師是柔安老師,

她所選擇的書目是《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

〈第二章-- 身教重於言教--德式父母教養的鐵律NO.1〉

為所有學好的老師、家長、孩子分享有關:

「閱讀教育」、「責任教育」、「榜樣教育」的他山之石。

- - - -

以下,為柔安老師的簡單摘要:

1.閱讀是孩子形成獨立人格的基礎

  • 如果孩子不懂得閱讀,就很難博採眾長、博古通今,也很難有獨特見解、獨立人格。
  • 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塊基石,幼兒時閱讀的書並不是期望孩子能學習多少知識,而是從小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對日後的語言能力和心裡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有關鍵的作用。

2.跌到了,自己站起來!

  • 負責任的第一步─告訴孩子,這是你的責任!
  • 孩子摔倒時,趕緊把孩子抱起來,這樣的行為表面上疼愛孩子,實際上卻第孩子推卸了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 是你自己不小心摔倒,這是你的不對,不能怪桌子,現在慢慢走,看著前面的桌子、凳子,對,繞開他們,你就不會摔倒了,對吧?避開危險就是你的責任,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認真!

3.父母說話算數,孩子才會守信

  •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會說謊是因為還不懂事,總覺得孩子長大了,情況就會好轉。其實不然,孩子說謊是一種嚴重的品德問題,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父母教育不到位。
  • 媽媽說話不算話,所以我也可以
  • 誠信是雙方的事,你不守信,對方也可以不守信。

4.閱讀不僅為了知識,更是感受樂趣

  • 帶孩子去圖書館,是為了讓他們享受閱讀的環境與氣氛

5.潛移默化的音樂教育,父母喜歡,孩子就會喜歡

  • 潛移默化的音樂教育,父母喜歡,孩子就會喜歡
  • 讓家裡瀰漫美妙的音樂,就是讓孩子喜歡音樂、教孩子音樂最好的方式
  • 人很容易受到當時當地氣氛的影響,做出一些超出本能、理智的反應。原本心情再不好,也會慢慢好轉,這就是氛圍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6.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暴力的種子

  • 和諧得家庭氣氛才能教出性格平和的孩子
  • 孩子的教育,成也家長、敗也家長。

- - - 

【學好閱讀觀點】

撰文/賴柔安

      如果說「教育」,型塑一個人外在架構的大工程,那麼「教養」,就是塑造一個人內在架構的大工程,而且是「一輩子持續綿長的建設」。許多教育專家學者,都會援引歐洲各先進國家、美國、日本等等不同的教育體制、教育環境與各種「成功範例」來強化台灣教育的「弊病」與「瑕疵」,但事實上,教育子女的方式百百種,因應不同的時空環境、人的秉性、施教者的態度、學養,甚至孩子自己的改變與成長,本來需要有不一樣的、隨時調整的方式與措施,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別,只有「適切」與否的問題。

      而這個「教育的適切性」,有時候更是「簡單的普世標準」,只不過我們(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往往無法確實執行,或是執行得不夠徹底罷了。

      這次看到德國親子教養的範例(只代表某種文化養成的方式標準)嚴格教導孩子的守則,如節約(不要重複購買塑膠袋)、守時(遲到一分鐘鞠躬道歉、請大家冰淇淋賠罪)、守信(媽媽沒做到答應我的事情,要先跟我道歉)、閱讀(比起讀書的目的,更在乎讀書的樂趣),對我來說都是難得的觀摩經驗,這些看似「小題大作」、「稀鬆平常」的行為與思考,其實更展現出德國文化體系中對於「教育細節」的在乎程度,早已普及到一般家庭之中。

     那麼,我們該如何從這個借鏡中,思考過去(與現在)所受的教育歷程,是否也展現出這樣的執行上的細膩度?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學好閱讀的一個核心關懷,就是打造能讓孩子充分「體驗學習」的環境,並讓孩子因此能夠形成孩子自己獨立的人格與認知,而要達成這個學習效果,這必先從每位學好的教師身體力行開始,去帶領孩子感受世界的細節、去感受世界的改變,去摸索自己的改變。在學好當老師並不容易,我們不僅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去傳授「知性」,讓學好的孩子在觀摩每位老師的行、住、坐、臥之際,去領略「成長的內涵」,並從「閱讀能力」的累積與啟發中,學習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作為孩子日後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能力。

      「以身作則」,並不是「我知道什麼,我也要告訴你們」,更是「我知道這些,你還能知道些什麼?」每位學好教師無不以「打破自我設限」為座右銘,讓自己每分每秒都在成長中,更引領著孩子從懞懂走向理解。這更是是傳統學校教育思維、傳統補習班教育所無法給予孩子的學習內容。原因無他.....

        學好閱讀,不只給孩子「分數」,更要給孩子「能力」。

【學好每週讀書會】時間管理的小訣竅--德國媽媽怎麼教?

本週負責導讀的老師是柔安老師,

她所選擇的書目是《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

〈第二章-- 身教重於言教--德式父母教養的鐵律NO.1〉

為所有學好的老師、家長、孩子分享有關:

「閱讀教育」、「責任教育」、「榜樣教育」的他山之石。

- - - -

以下,為柔安老師的簡單摘要:

1.閱讀是孩子形成獨立人格的基礎

  • 如果孩子不懂得閱讀,就很難博採眾長、博古通今,也很難有獨特見解、獨立人格。
  • 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塊基石,幼兒時閱讀的書並不是期望孩子能學習多少知識,而是從小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對日後的語言能力和心裡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有關鍵的作用。

2.跌到了,自己站起來!

  • 負責任的第一步─告訴孩子,這是你的責任!
  • 孩子摔倒時,趕緊把孩子抱起來,這樣的行為表面上疼愛孩子,實際上卻第孩子推卸了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 是你自己不小心摔倒,這是你的不對,不能怪桌子,現在慢慢走,看著前面的桌子、凳子,對,繞開他們,你就不會摔倒了,對吧?避開危險就是你的責任,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認真!

3.父母說話算數,孩子才會守信

  •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會說謊是因為還不懂事,總覺得孩子長大了,情況就會好轉。其實不然,孩子說謊是一種嚴重的品德問題,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父母教育不到位。
  • 媽媽說話不算話,所以我也可以
  • 誠信是雙方的事,你不守信,對方也可以不守信。

4.閱讀不僅為了知識,更是感受樂趣

  • 帶孩子去圖書館,是為了讓他們享受閱讀的環境與氣氛

5.潛移默化的音樂教育,父母喜歡,孩子就會喜歡

  • 潛移默化的音樂教育,父母喜歡,孩子就會喜歡
  • 讓家裡瀰漫美妙的音樂,就是讓孩子喜歡音樂、教孩子音樂最好的方式
  • 人很容易受到當時當地氣氛的影響,做出一些超出本能、理智的反應。原本心情再不好,也會慢慢好轉,這就是氛圍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6.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暴力的種子

  • 和諧得家庭氣氛才能教出性格平和的孩子
  • 孩子的教育,成也家長、敗也家長。

- - - 

【學好閱讀觀點】

撰文/賴柔安

      如果說「教育」,型塑一個人外在架構的大工程,那麼「教養」,就是塑造一個人內在架構的大工程,而且是「一輩子持續綿長的建設」。許多教育專家學者,都會援引歐洲各先進國家、美國、日本等等不同的教育體制、教育環境與各種「成功範例」來強化台灣教育的「弊病」與「瑕疵」,但事實上,教育子女的方式百百種,因應不同的時空環境、人的秉性、施教者的態度、學養,甚至孩子自己的改變與成長,本來需要有不一樣的、隨時調整的方式與措施,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別,只有「適切」與否的問題。

      而這個「教育的適切性」,有時候更是「簡單的普世標準」,只不過我們(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往往無法確實執行,或是執行得不夠徹底罷了。

      這次看到德國親子教養的範例(只代表某種文化養成的方式標準)嚴格教導孩子的守則,如節約(不要重複購買塑膠袋)、守時(遲到一分鐘鞠躬道歉、請大家冰淇淋賠罪)、守信(媽媽沒做到答應我的事情,要先跟我道歉)、閱讀(比起讀書的目的,更在乎讀書的樂趣),對我來說都是難得的觀摩經驗,這些看似「小題大作」、「稀鬆平常」的行為與思考,其實更展現出德國文化體系中對於「教育細節」的在乎程度,早已普及到一般家庭之中。

     那麼,我們該如何從這個借鏡中,思考過去(與現在)所受的教育歷程,是否也展現出這樣的執行上的細膩度?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學好閱讀的一個核心關懷,就是打造能讓孩子充分「體驗學習」的環境,並讓孩子因此能夠形成孩子自己獨立的人格與認知,而要達成這個學習效果,這必先從每位學好的教師身體力行開始,去帶領孩子感受世界的細節、去感受世界的改變,去摸索自己的改變。在學好當老師並不容易,我們不僅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去傳授「知性」,讓學好的孩子在觀摩每位老師的行、住、坐、臥之際,去領略「成長的內涵」,並從「閱讀能力」的累積與啟發中,學習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作為孩子日後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能力。

      「以身作則」,並不是「我知道什麼,我也要告訴你們」,更是「我知道這些,你還能知道些什麼?」每位學好教師無不以「打破自我設限」為座右銘,讓自己每分每秒都在成長中,更引領著孩子從懞懂走向理解。這更是是傳統學校教育思維、傳統補習班教育所無法給予孩子的學習內容。原因無他.....

        學好閱讀,不只給孩子「分數」,更要給孩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