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見聞

【學好閱讀】 發 iPad 給學生就了事?研究:閱讀紙本效果較好

發 iPad 給學生就了事?研究:閱讀紙本效果較好

位置:科技新報   作者:黃嬿      日期:2017-10-18

       現在的學生是數位原生世代,打從出生後就被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電子產品環繞,老師、家長、政府也都知道數位化的重要性,開始在學校引入電子教學方式,甚至發 iPad 給學生。2009 年加州通過一項法案,要求 2020 年前所有大學教材必須電子化,2011 年佛羅里達州也要求公立學校實施教材數位化,但學生透過電子教材學習真的會比讀紙本有效率嗎?

      大人們都假設,數位原生時代的孩子因為熟悉科技,因此會提高學習效率,但其實不然。Business Insider 報導指出,雖然數位教材便於攜帶與近用,但不代表學生因為喜歡科技,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且即使學生認為自己比較喜歡螢幕閱讀,表現也會比較好,但實際表現也不是這麼一回事。

      先前研究顯示,學生閱讀一頁以上的文章對事件的理解程度較短文更好,但是另外一篇研究卻發現,網路上需要滑動捲軸的動作,會干擾閱讀效果。也有一些研究探討紙本與數位文本的不同層次理解度以及閱讀時間差異。

      這次研究人員針對大學生進行測量,實驗進行之前,先要求學生先評價自己的媒體偏好,再讓學生閱讀兩段文字,一段在網路,一段在紙本,接著要求學生形容文本的核心概念,列出重點,並根據記憶提供相關內容,最後評量自己的理解力。

      研究發現,學生都表示喜歡數位閱讀,線上閱讀明顯比紙本閱讀更快,學生自己評價線上閱讀的理解力也較好,但整體理解力卻是閱讀紙本的表現較好。不過在瞭解文本的核心概念上兩者無異,對特殊問題的理解力,紙本表現較好。

      報導認為,以上結果顯示,教學不能過於盲目,必須依據不同目的給予不同的教學形式,不同的媒體在不同目的效果絕對不一樣,因為沒有一個媒體適合所有文本。此外,如果要求學生瞭解一個大概念或要領,選擇什麼媒體都沒差,但要求深入理解,可能讀紙本比較有用。老師應該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力可能會受選擇的媒體所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的確有些學生從紙本轉向數位化閱讀後,理解力提升,但其實是他們在電腦閱讀的速度比閱讀紙本更慢,所以增進理解力的關鍵在於,讀慢一點。報導認為,數位閱讀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數位化帶來更寬廣的資訊,速度更快,但若沒有同時保留紙本閱讀時代的優點,學習效果與學術發展或多或少會付出一些代價。

(首圖來源:Flickr/Sam Greenhalgh CC BY 2.0) 

- - - - 

【學好閱讀回應】

紙本閱讀?數位閱讀?是兩難?還是不難?

撰文/石廷宇

      有許多孩子就讀小學的家長,常常詢問我:「我的孩子整天黏著手機不放,都不看書,我該怎麼辦?」,但仔細觀察這些家長,當他們坐在一隅休息的空檔,往往自己也是「黏著手機不放」,尤有甚者,還可以聽見來自社群軟體的提醒,有如交響樂般此起彼落。 

      好奇地走向前去詢問:「媽媽,您那個聊天群組有幾則對話啊?」得到的答案,往往是「999」,怎麼說?

      以這位家長的社群軟體為例,根據我們一起統計,媽媽「隨時在聊天狀態的群組」(chating),一共有「23個」聊天群組,這些群組裡的成員又多寡不等,最多的有35名成員、最少則有7人。其中,每個群組成員只要有空,就會多少回個一兩句,若是不小心錯過,一點開視窗,還必須要回溯之前錯過的對話。

      以此類推,這位媽媽幾乎每隔3分鐘不到,就必須被「來自其他人空閒時刻的回話」,將自己從「自己的時間」裡抽離,去面對那些漂浮在空中的「對話框」。

      看明白了嗎?發現什麼問題了嗎?家長尚且會因為這種外部干涉而不自覺地被影響、被打斷,那更欠缺自制力和專注力的孩子又該怎麼辦?

      學好的教師團隊們完全同意「紙本教育」和「數位文本教育」彼此不應該有所抵觸,而是應該兼容彼此的優勢,打造孩子更多樣性的學習渠道。然而,不可諱言,目前數位文本的載體,普遍還是以「平板電腦」和「手機」為主,偏偏,這兩個載體的主要功能是「多媒體載體」,而非「專門的閱讀載體」(例如:kindle...edc.),因此,對於學習較容易分心、學習動機較消極的學習者來說,究竟會產生何種「誘因」?我想是不證自明的。

      關於數位閱讀與紙本閱讀,「學好閱讀」的教師團隊認為:

一、數位閱讀,強調的是在有限時間的框架下,給予較為速食、較粗略的知識餵養。

◎知識即時性:馬上得到答案

◎知識連鎖性:能夠順藤摸瓜掌握縱向知識地圖

◎知識擴散性:能夠有機連結其他外部知識,強調「速讀」/但缺點也是「容易失焦」

◎知識便利性:需要什麼答案,能夠立刻上網取得

二、紙本閱讀,強調的是:

◎知識完整性:通常以「專書」型態,完整呈現該知識的「完整樣貌」,而非片段。

◎知識體系性:通常根據章節設定,展現對特定主題的「體系和架構」(縱向/橫向延伸)

◎知識收斂性:比起擴散,但卻淺薄。紙本閱讀更強調「深入思考」、「慢讀」

◎知識集中性:大部分專著都更在乎「專題」,因此知識密度、知識集中度,都更為聚焦。

◎知識確定性:大部分專著都必須經過出版社編輯把關、確認該知識的價值、作者的社會信賴度,並且受市場考驗。

- - - - -

      我想,相較於紙本閱讀,數位閱讀時代更把「知識」視為「工具」、視為「答案」,從而將「知識的深度」與「從知識轉為智慧」的困難度理所當然化了。

      常此下來,我們對於「知識」將抱持何種態度?或者,進一步說,對每一位學習者來說,當取得知識不再需要付出代價(甚至是時間),我們還會對知識抱持敬畏和尊重的態度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就學好閱讀的立場,我們一直以來在乎的,便是「如何將知識轉為智慧」這件事。那麼,我們肯定更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夠慢讀、讀好、讀懂那些潛藏在字裡行間的知識寶藏,而不只是想著「使用知識」。

      以上。

      

發 iPad 給學生就了事?研究:閱讀紙本效果較好

位置:科技新報   作者:黃嬿      日期:2017-10-18

       現在的學生是數位原生世代,打從出生後就被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電子產品環繞,老師、家長、政府也都知道數位化的重要性,開始在學校引入電子教學方式,甚至發 iPad 給學生。2009 年加州通過一項法案,要求 2020 年前所有大學教材必須電子化,2011 年佛羅里達州也要求公立學校實施教材數位化,但學生透過電子教材學習真的會比讀紙本有效率嗎?

      大人們都假設,數位原生時代的孩子因為熟悉科技,因此會提高學習效率,但其實不然。Business Insider 報導指出,雖然數位教材便於攜帶與近用,但不代表學生因為喜歡科技,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且即使學生認為自己比較喜歡螢幕閱讀,表現也會比較好,但實際表現也不是這麼一回事。

      先前研究顯示,學生閱讀一頁以上的文章對事件的理解程度較短文更好,但是另外一篇研究卻發現,網路上需要滑動捲軸的動作,會干擾閱讀效果。也有一些研究探討紙本與數位文本的不同層次理解度以及閱讀時間差異。

      這次研究人員針對大學生進行測量,實驗進行之前,先要求學生先評價自己的媒體偏好,再讓學生閱讀兩段文字,一段在網路,一段在紙本,接著要求學生形容文本的核心概念,列出重點,並根據記憶提供相關內容,最後評量自己的理解力。

      研究發現,學生都表示喜歡數位閱讀,線上閱讀明顯比紙本閱讀更快,學生自己評價線上閱讀的理解力也較好,但整體理解力卻是閱讀紙本的表現較好。不過在瞭解文本的核心概念上兩者無異,對特殊問題的理解力,紙本表現較好。

      報導認為,以上結果顯示,教學不能過於盲目,必須依據不同目的給予不同的教學形式,不同的媒體在不同目的效果絕對不一樣,因為沒有一個媒體適合所有文本。此外,如果要求學生瞭解一個大概念或要領,選擇什麼媒體都沒差,但要求深入理解,可能讀紙本比較有用。老師應該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力可能會受選擇的媒體所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的確有些學生從紙本轉向數位化閱讀後,理解力提升,但其實是他們在電腦閱讀的速度比閱讀紙本更慢,所以增進理解力的關鍵在於,讀慢一點。報導認為,數位閱讀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數位化帶來更寬廣的資訊,速度更快,但若沒有同時保留紙本閱讀時代的優點,學習效果與學術發展或多或少會付出一些代價。

(首圖來源:Flickr/Sam Greenhalgh CC BY 2.0) 

- - - - 

【學好閱讀回應】

紙本閱讀?數位閱讀?是兩難?還是不難?

撰文/石廷宇

      有許多孩子就讀小學的家長,常常詢問我:「我的孩子整天黏著手機不放,都不看書,我該怎麼辦?」,但仔細觀察這些家長,當他們坐在一隅休息的空檔,往往自己也是「黏著手機不放」,尤有甚者,還可以聽見來自社群軟體的提醒,有如交響樂般此起彼落。 

      好奇地走向前去詢問:「媽媽,您那個聊天群組有幾則對話啊?」得到的答案,往往是「999」,怎麼說?

      以這位家長的社群軟體為例,根據我們一起統計,媽媽「隨時在聊天狀態的群組」(chating),一共有「23個」聊天群組,這些群組裡的成員又多寡不等,最多的有35名成員、最少則有7人。其中,每個群組成員只要有空,就會多少回個一兩句,若是不小心錯過,一點開視窗,還必須要回溯之前錯過的對話。

      以此類推,這位媽媽幾乎每隔3分鐘不到,就必須被「來自其他人空閒時刻的回話」,將自己從「自己的時間」裡抽離,去面對那些漂浮在空中的「對話框」。

      看明白了嗎?發現什麼問題了嗎?家長尚且會因為這種外部干涉而不自覺地被影響、被打斷,那更欠缺自制力和專注力的孩子又該怎麼辦?

      學好的教師團隊們完全同意「紙本教育」和「數位文本教育」彼此不應該有所抵觸,而是應該兼容彼此的優勢,打造孩子更多樣性的學習渠道。然而,不可諱言,目前數位文本的載體,普遍還是以「平板電腦」和「手機」為主,偏偏,這兩個載體的主要功能是「多媒體載體」,而非「專門的閱讀載體」(例如:kindle...edc.),因此,對於學習較容易分心、學習動機較消極的學習者來說,究竟會產生何種「誘因」?我想是不證自明的。

      關於數位閱讀與紙本閱讀,「學好閱讀」的教師團隊認為:

一、數位閱讀,強調的是在有限時間的框架下,給予較為速食、較粗略的知識餵養。

◎知識即時性:馬上得到答案

◎知識連鎖性:能夠順藤摸瓜掌握縱向知識地圖

◎知識擴散性:能夠有機連結其他外部知識,強調「速讀」/但缺點也是「容易失焦」

◎知識便利性:需要什麼答案,能夠立刻上網取得

二、紙本閱讀,強調的是:

◎知識完整性:通常以「專書」型態,完整呈現該知識的「完整樣貌」,而非片段。

◎知識體系性:通常根據章節設定,展現對特定主題的「體系和架構」(縱向/橫向延伸)

◎知識收斂性:比起擴散,但卻淺薄。紙本閱讀更強調「深入思考」、「慢讀」

◎知識集中性:大部分專著都更在乎「專題」,因此知識密度、知識集中度,都更為聚焦。

◎知識確定性:大部分專著都必須經過出版社編輯把關、確認該知識的價值、作者的社會信賴度,並且受市場考驗。

- - - - -

      我想,相較於紙本閱讀,數位閱讀時代更把「知識」視為「工具」、視為「答案」,從而將「知識的深度」與「從知識轉為智慧」的困難度理所當然化了。

      常此下來,我們對於「知識」將抱持何種態度?或者,進一步說,對每一位學習者來說,當取得知識不再需要付出代價(甚至是時間),我們還會對知識抱持敬畏和尊重的態度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就學好閱讀的立場,我們一直以來在乎的,便是「如何將知識轉為智慧」這件事。那麼,我們肯定更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夠慢讀、讀好、讀懂那些潛藏在字裡行間的知識寶藏,而不只是想著「使用知識」。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