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見聞

【閱讀現場】高效閱讀 務必讓孩子遠離「五種誤解」

高效閱讀 務必讓孩子遠離「五種誤解」

文章出處:《阅读理解创意公式全攻略(小学生)》(李凤敏 丘河著)/

日期:2017-02-20

一、閱讀非作業,可讀可不讀。

      我們說,閱讀雖不能解決語文面臨的一切問題,但至少可以解決60%的問題,雖不能解決學習上的一切問題,但至少可以解決30%的問題。但事實證明,很多家長和教師,在對待學生閱讀的態度和行為上是不成正比的。換句話說,相對於虔誠的態度,閱讀行為總在妥協中大打折扣。

      我常給學生們講,語文絕對不是一門靠刷題就能拿高分的學科。(學好註:刷題,就是拼命寫題目,寫越多越好、寫越快越好)尤其是閱讀理解,大搞「題海戰術」註定是最愚笨的方法。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曾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的差生。」進一步說,一個不善閱讀、寫作的孩子註定是個差等生。所以,我多次強調,閱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然而,現實中閱讀被放逐,早已淪落為從屬或「零餘者」地位。準確地說,閱讀從來就沒有被作為作業正式存在過。(註:去看看外國的國小如何在課程中安排「READING課程」吧!)其實,正是這種可悲的行為,讓孩子在最關鍵的小學階段輕易丟掉了上帝最高貴的饋贈,放棄了語文分數提升的捷徑,使閱讀理解自陷囹圄。

二、多讀書,以量變引起質變。

      閱讀給了孩子們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打開這扇智慧之門。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認識,書讀多了自然什麼都明白了。嚴格來說,這只是對了一半。在小學階段,雖然閱讀習慣培養很重要,但讀哪些書、如何閱讀同樣很重要。我始終認為,單靠量的積累並不能引起閱讀質變,質變能且只能由思考引發。我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同齡段、同年級的孩子閱讀能力有時差距很大,甚至某些低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遠超過高年級學生,某些讀書少的學生理解能力要強於讀書多的學生,這些現象在生活學習中似乎很普遍。對於閱讀,我們看的不是孩子讀了多少、記了多少、說出多少,而是讀了什麼、怎麼讀的、有何思考和實踐。讀而不思,思而不用,閱讀問題就難以有解,閱讀理解能力就難有質變。

三、閱讀能力培養是語文及教師的事

      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誤解,語文課、語文教師完全可以解決孩子的閱讀能力問題。其實不然,二者只能為孩子的閱讀能力提供基本的範本和方法,遠不能滿足孩子閱讀及能力發展的需要。換句話說,在語文課和教師那裡,學生得到的閱讀實踐是極其有限的。所以,一定不要完全寄望於語文課和語文教師。閱讀作為一種行為和能力,它更多時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尤其是閱讀習慣培養關鍵的小學階段,大量的課外閱讀會更為重要。

四、堅信「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需要強調的是,閱讀是一場潛移默化的滋潤。一方面,如果你從未正視過閱讀,沒有計劃的閱讀積累,沒有閱讀的信心和耐力,我不得不說,面對閱讀理解你只能抓狂,而且短期內沒有任何好藥可以療救。俗語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對閱讀來說可謂再恰當不過。的確,關於閱讀理解的書籍很多,能輔導的語文教師及培訓機構也很多,但真正能給你提上分的卻少之又少。尤其當孩子被確定為基本閱讀能力問題,甚至存在一定程度閱讀障礙,也就是說屬於文章讀不懂類型,那麼閱讀理解分數提升就更是難上加難。儘管小學階段的閱讀理解分值只有30分左右,但錯失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可能損失會更大。因此,對於閱讀臨時抱佛腳是難以奏效的。

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能治病

      對於閱讀理解來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能收效甚微。尤其當你的問題出在基本閱讀理解能力較弱時,單拼閱讀就可謂治病不得症。很多時候,閱讀理解出問題並不簡單是閱讀障礙,很可能寫作也較困難。一般來說,閱讀理解失分多的孩子往往寫作也不怎麼好。尤其在小學階段的高年級段,閱讀和寫作的培養更應同步。因此,我們說沒有閱讀的寫作不是真正的寫作,沒有寫作的反覆訓練就不會有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以讀助寫,以寫促讀,讀寫相濟,閱讀理解能力才會自然提升。

- - - -

【學好閱讀回應】

撰文/石廷宇

      隨著「學校要求寫作文」的年齡層越來越低(目前公立小學是設在「小學三年級」),有越來越多家長來到學好詢問有關「寫作文」的課程問題。學好的老師們第一步,總是進行「閱讀理解健檢」(註:然後,就有一些家長說:你們提供的不是我要的。然後就掛電話或轉身離開了...)咦?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該名家長是其他補教習班派來了解學好課程內容的探子

         2.該名家長認為「學作文」就是「學作文」,不要跟我說那麼多。

         3.該名學生的教育經費已經投資在英文和數學了,作文?幹嘛補?閱讀?幹嘛補?這一定是補習班的話術啦!

     然而,家長們卻從未(註:或者說不願)仔細思考,孩子若「沒有輸入」,有怎麼會有「輸出」呢?這大概就是學好理解教育的推動中,家長們不願面對的真相吧!(註:當然,這也是學好家長們最支持學好的一點!)唯有堅持閱讀累積,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孩子那一點一滴「質」的改變。

 

-閱讀是長期的累積與轉化,最終的目的是提升內涵、養成理解與見識-

高效閱讀 務必讓孩子遠離「五種誤解」

文章出處:《阅读理解创意公式全攻略(小学生)》(李凤敏 丘河著)/日期:2017-02-20 

一、閱讀非作業,可讀可不讀。

      我們說,閱讀雖不能解決語文面臨的一切問題,但至少可以解決60%的問題,雖不能解決學習上的一切問題,但至少可以解決30%的問題。但事實證明,很多家長和教師,在對待學生閱讀的態度和行為上是不成正比的。換句話說,相對於虔誠的態度,閱讀行為總在妥協中大打折扣。

      我常給學生們講,語文絕對不是一門靠刷題就能拿高分的學科。(學好註:刷題,就是拼命寫題目,寫越多越好、寫越快越好)尤其是閱讀理解,大搞「題海戰術」註定是最愚笨的方法。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曾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的差生。」進一步說,一個不善閱讀、寫作的孩子註定是個差等生。所以,我多次強調,閱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然而,現實中閱讀被放逐,早已淪落為從屬或「零餘者」地位。準確地說,閱讀從來就沒有被作為作業正式存在過。(註:去看看外國的國小如何在課程中安排「READING課程」吧!)其實,正是這種可悲的行為,讓孩子在最關鍵的小學階段輕易丟掉了上帝最高貴的饋贈,放棄了語文分數提升的捷徑,使閱讀理解自陷囹圄。

二、多讀書,以量變引起質變。

      閱讀給了孩子們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打開這扇智慧之門。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認識,書讀多了自然什麼都明白了。嚴格來說,這只是對了一半。在小學階段,雖然閱讀習慣培養很重要,但讀哪些書、如何閱讀同樣很重要。我始終認為,單靠量的積累並不能引起閱讀質變,質變能且只能由思考引發。我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同齡段、同年級的孩子閱讀能力有時差距很大,甚至某些低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遠超過高年級學生,某些讀書少的學生理解能力要強於讀書多的學生,這些現象在生活學習中似乎很普遍。對於閱讀,我們看的不是孩子讀了多少、記了多少、說出多少,而是讀了什麼、怎麼讀的、有何思考和實踐。讀而不思,思而不用,閱讀問題就難以有解,閱讀理解能力就難有質變。

三、閱讀能力培養是語文及教師的事

      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誤解,語文課、語文教師完全可以解決孩子的閱讀能力問題。其實不然,二者只能為孩子的閱讀能力提供基本的範本和方法,遠不能滿足孩子閱讀及能力發展的需要。換句話說,在語文課和教師那裡,學生得到的閱讀實踐是極其有限的。所以,一定不要完全寄望於語文課和語文教師。閱讀作為一種行為和能力,它更多時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尤其是閱讀習慣培養關鍵的小學階段,大量的課外閱讀會更為重要。

四、堅信「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需要強調的是,閱讀是一場潛移默化的滋潤。一方面,如果你從未正視過閱讀,沒有計劃的閱讀積累,沒有閱讀的信心和耐力,我不得不說,面對閱讀理解你只能抓狂,而且短期內沒有任何好藥可以療救。俗語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對閱讀來說可謂再恰當不過。的確,關於閱讀理解的書籍很多,能輔導的語文教師及培訓機構也很多,但真正能給你提上分的卻少之又少。尤其當孩子被確定為基本閱讀能力問題,甚至存在一定程度閱讀障礙,也就是說屬於文章讀不懂類型,那麼閱讀理解分數提升就更是難上加難。儘管小學階段的閱讀理解分值只有30分左右,但錯失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可能損失會更大。因此,對於閱讀臨時抱佛腳是難以奏效的。

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能治病

      對於閱讀理解來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能收效甚微。尤其當你的問題出在基本閱讀理解能力較弱時,單拼閱讀就可謂治病不得症。很多時候,閱讀理解出問題並不簡單是閱讀障礙,很可能寫作也較困難。一般來說,閱讀理解失分多的孩子往往寫作也不怎麼好。尤其在小學階段的高年級段,閱讀和寫作的培養更應同步。因此,我們說沒有閱讀的寫作不是真正的寫作,沒有寫作的反覆訓練就不會有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以讀助寫,以寫促讀,讀寫相濟,閱讀理解能力才會自然提升。

- - - -

【學好閱讀回應】

撰文/石廷宇

      隨著「學校要求寫作文」的年齡層越來越低(目前公立小學是設在「小學三年級」),有越來越多家長來到學好詢問有關「寫作文」的課程問題。學好的老師們第一步,總是進行「閱讀理解健檢」(註:然後,就有一些家長說:你們提供的不是我要的。然後就掛電話或轉身離開了...)咦?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該名家長是其他補教習班派來了解學好課程內容的探子

         2.該名家長認為「學作文」就是「學作文」,不要跟我說那麼多。

         3.該名學生的教育經費已經投資在英文和數學了,作文?幹嘛補?閱讀?幹嘛補?這一定是補習班的話術啦!

     然而,家長們卻從未(註:或者說不願)仔細思考,孩子若「沒有輸入」,有怎麼會有「輸出」呢?這大概就是學好理解教育的推動中,家長們不願面對的真相吧!(註:當然,這也是學好家長們最支持學好的一點!)唯有堅持閱讀累積,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孩子那一點一滴「質」的改變。

-閱讀是長期的累積與轉化,最終的目的是提升內涵、養成理解與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