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5跡象顯示 你已成虎爸虎媽(??)
〈5跡象顯示 你已成虎爸虎媽〉
2015-12-16 13:39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4日電
為孩子設定高標準的期待不見得是壞事,但是這些目標有多遠大,要看孩子如何回應。專家指出,以下五個跡象顯示,你對孩子施壓過大,你或孩子可能受不了:
1.孩子做不好,你就不高興:
孩子在學校或比賽未達到你的期待時,你是否覺得焦慮、憤怒或沮喪?心理學家蘿碧.路德威(Robi Ludwig)表示,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確保孩子表現優秀,卻忽略照顧自己的情緒需要,這樣並不平衡。
2.常為孩子和配偶爭吵:
夫妻爭吵的事多得數不清,但是當鬥嘴的主題太常為孩子的表現,對每個人都不健康。高壓父母會歸咎配偶,給小孩的壓力不夠,所以他得不到好成績。波士頓心理學家凱倫.若斯金(Karen Ruskin)指出,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成績高於平均,參與活動也有朋友,但你仍認為不夠,那麼你有高壓父母的問題。
3.你老是給負面回饋:
有時父母不自覺,但老是指出孩子哪裡做錯,而不是讚美他在哪裡做了努力,這是高壓手段。想想看,假如你的女兒回到家,自豪的向你展示在一個很難的化學考試她拿了B,而你只會說:「為什麼沒拿A?」女兒會做何感想? 孩子聽到的信息是,你要她十全十美,即使你未用口語表達。
4.你做所有決定:
父母有權制定規矩和做很多決定,但是當你的兒子告訴你,他想學網球,你卻堅持要他學足球,或是年紀還小的孩子想穿條紋緊身褲配花長衫,你卻對她的創意不以為然,孩子就被打壓受限。
5.孩子的活動過多:
如果你不必載孩子去補習,接著去練球,然後又去學才藝,你會如何處理手上多出來的時間?路德威和若斯金都認為,高壓父母通常會讓孩子忙不停,但往往是根據父母的期望,而非孩子的興趣。如果你不希望鋼琴積灰塵,你應該去學鋼琴,而不是強迫孩子學。
- - - - - - - - - - - -
〔學好分析〕
像上述這種類型的報導,「學好」一律將之視為「偽.親子教育類半廢文」,
只簡單提出「批評」,並簡化地舉出「某心理學家」的觀點,用極其粗陋的方式「告誡家長」--
別這麼做!!!別這麼做!!否則你(妳)就是⋯⋯
並且非善意地扣了頂大帽子「虎爸虎媽」給家長,貼上這「看似惡意的標簽」。
但是,如果不「那麼做」,又該「怎麼做」?與其說報導隻字未提,不如說報導者本身也沒有想法!!
★或是根本不敢提出建議,因為:
萬一教壞了怎麼辦?
事實上,更多時候,
這些所謂教育類“記者們”,自己根本也回答不了來自家長的質疑!!
- - - - - - - -
〔學好觀點〕
要單純批評父母哪裡做得不對、哪裡做得不夠,是非常容易的事。
我們必須坦然接受,父母親並非全都對於「親子教育」有獨特的敏感度或天份,
甚至現在的社會,幾乎所有家庭的雙親都必須工作(甚至工時還很長)
基本上,下了班之後,要求雙親再用「異於常人的和顏悅色」、「超乎常情理性口吻」來與孩子溝通,
或是要求雙親從各種不同的觀點、方面來「欣賞孩子的缺點」、「找出孩子的優點」,根本強人所難!!
雙親不是同樣需要休息、就是只能簡約地以「成績」作為最單純的評判孩子成長的標準。
這真的不是家長們的錯!這真的不是家長們的錯!這真的不是家長們的錯!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
那,什麼是可以改變的?
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家長們的「時間觀」!
孩子從小到大,真正陪伴在彼此身邊的時間,
不過就是國小--國中--高中(共約18年)
(但一般親子關係不是孩子在極小就開始了保姆人生,要不就是被安排了各種課程,因此,扣除這些,真正能陪伴在彼此身邊的時間到底還剩多少?)
一旦孩子上大學了(尤其在異地就學),
基本上親子的互動交集也就於焉告終了。
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
(有些孩子甚至更早!!!)
所以,改變自己對孩子成長週期的「時間觀」,是迫在眉睫的事!!!
(這一點也不難!)
但是,什麼是「成長時間軸」?什麼又是親子教育中的「時間觀」?
請看:
學好師長園地的:〈〔學好親子〕關於「成長時間軸」,學好想說的是⋯⋯〉
- - - - - - - - -
〈5跡象顯示 你已成虎爸虎媽〉
2015-12-16 13:39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4日電
為孩子設定高標準的期待不見得是壞事,但是這些目標有多遠大,要看孩子如何回應。專家指出,以下五個跡象顯示,你對孩子施壓過大,你或孩子可能受不了:
1.孩子做不好,你就不高興:
孩子在學校或比賽未達到你的期待時,你是否覺得焦慮、憤怒或沮喪?心理學家蘿碧.路德威(Robi Ludwig)表示,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確保孩子表現優秀,卻忽略照顧自己的情緒需要,這樣並不平衡。
2.常為孩子和配偶爭吵:
夫妻爭吵的事多得數不清,但是當鬥嘴的主題太常為孩子的表現,對每個人都不健康。高壓父母會歸咎配偶,給小孩的壓力不夠,所以他得不到好成績。波士頓心理學家凱倫.若斯金(Karen Ruskin)指出,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成績高於平均,參與活動也有朋友,但你仍認為不夠,那麼你有高壓父母的問題。
3.你老是給負面回饋:
有時父母不自覺,但老是指出孩子哪裡做錯,而不是讚美他在哪裡做了努力,這是高壓手段。想想看,假如你的女兒回到家,自豪的向你展示在一個很難的化學考試她拿了B,而你只會說:「為什麼沒拿A?」女兒會做何感想? 孩子聽到的信息是,你要她十全十美,即使你未用口語表達。
4.你做所有決定:
父母有權制定規矩和做很多決定,但是當你的兒子告訴你,他想學網球,你卻堅持要他學足球,或是年紀還小的孩子想穿條紋緊身褲配花長衫,你卻對她的創意不以為然,孩子就被打壓受限。
5.孩子的活動過多:
如果你不必載孩子去補習,接著去練球,然後又去學才藝,你會如何處理手上多出來的時間?路德威和若斯金都認為,高壓父母通常會讓孩子忙不停,但往往是根據父母的期望,而非孩子的興趣。如果你不希望鋼琴積灰塵,你應該去學鋼琴,而不是強迫孩子學。
- - - - - - - - - - - -
〔學好分析〕
像上述這種類型的報導,「學好」一律將之視為「偽.親子教育類半廢文」,
只簡單提出「批評」,並簡化地舉出「某心理學家」的觀點,用極其粗陋的方式「告誡家長」--
別這麼做!!!別這麼做!!否則你(妳)就是⋯⋯
並且非善意地扣了頂大帽子「虎爸虎媽」給家長,貼上這「看似惡意的標簽」。
但是,如果不「那麼做」,又該「怎麼做」?與其說報導隻字未提,不如說報導者本身也沒有想法!!
★或是根本不敢提出建議,因為:
萬一教壞了怎麼辦?
事實上,更多時候,
這些所謂教育類“記者們”,自己根本也回答不了來自家長的質疑!!
- - - - - - - -
〔學好觀點〕
要單純批評父母哪裡做得不對、哪裡做得不夠,是非常容易的事。
我們必須坦然接受,父母親並非全都對於「親子教育」有獨特的敏感度或天份,
甚至現在的社會,幾乎所有家庭的雙親都必須工作(甚至工時還很長)
基本上,下了班之後,要求雙親再用「異於常人的和顏悅色」、「超乎常情理性口吻」來與孩子溝通,
或是要求雙親從各種不同的觀點、方面來「欣賞孩子的缺點」、「找出孩子的優點」,根本強人所難!!
雙親不是同樣需要休息、就是只能簡約地以「成績」作為最單純的評判孩子成長的標準。
這真的不是家長們的錯!這真的不是家長們的錯!這真的不是家長們的錯!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
那,什麼是可以改變的?
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家長們的「時間觀」!
孩子從小到大,真正陪伴在彼此身邊的時間,
不過就是國小--國中--高中(共約18年)
(但一般親子關係不是孩子在極小就開始了保姆人生,要不就是被安排了各種課程,因此,扣除這些,真正能陪伴在彼此身邊的時間到底還剩多少?)
一旦孩子上大學了(尤其在異地就學),
基本上親子的互動交集也就於焉告終了。
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
(有些孩子甚至更早!!!)
所以,改變自己對孩子成長週期的「時間觀」,是迫在眉睫的事!!!
(這一點也不難!)
但是,什麼是「成長時間軸」?什麼又是親子教育中的「時間觀」?
請看:
學好師長園地的:〈〔學好親子〕關於「成長時間軸」,學好想說的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