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見聞

〔遠見雜誌〕從以色列教育文化,反思台灣國中會考的大地震!

作者 / 林琮盛 攝影 / 陳之俊 發表日期 / 2014/6/20

 

       6月份,《遠見》雜誌以「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作為封面故事後,我就經常要參加多場廣播電台,為聽眾介紹以色列教育的特色,希望提供台灣讀者另一番思考。

 

       尤其,最近台灣正值國中會考風波鬧得滿城風雨之際,每次上節目,總觸發我諸多感想。上週五,參加一位藝人在飛碟電台的節目時,他私下告訴我,看了《遠見》介紹以色列教育後,巴不得把孩子送去以國唸書。

 

       聽到他這番話,我告訴他一個真實故事。4月下旬,當《遠見》採訪團在耶路撒冷的一家科技小學進行訪問時,該校教務長還不解地反問我們,為何要來採訪以色列教育?

       她十分直接地質問:「我們中小學在國際數理競賽的成績並不好啊!還比你們東方國家差,我不懂你們來以色列學習什麼?」

 

       我們告訴那位教務長,在東方國家,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結果,連終點都還沒到,就倒了一票人。

      

       但以色列卻能在20年內,誕生出10名諾貝爾獎得主。主要是,以色列強調「創造性思維」、不怕失敗、勇於挫折、放膽思考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是東方教育文化所缺乏的。這些精髓,雖然無法照搬到台灣,但仍有可令我們省思之處。

      

       一位曾經到希伯來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成大學者感慨地說:「台灣孩子和西方孩子最大不同是,當西方孩子在玩的時候(童年),我們學生卻陷入書堆唸書;當西方孩子正準備認真唸書時,我們的孩子卻玩得不亦樂乎(大學)」

 

       不可否認地,高中畢業前,以色列學生的整體知識素質是遠遜於台灣的。但以色列高中生對於世界和周遭的好奇心、挖掘答案的熱情、思考的創意力,卻絕非「唯知識系統論」教育體系可以培育出來的。

 

       在以色列,還有一句俗語比喻:「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比愚蠢的孩子更難教」。

 

      不可否認地,以色列也重視精英,而且培育和教育精英的重視程度,更是令人吒舌。例如以軍的「塔皮優」計畫就是一例。他們每年從8萬至10萬名高中畢業生中,挑選出50名「精英中的精英」,進行嚴格的培訓,作為軍科研發的種子部隊。

 

      但有更多沒唸過大學的以色列年輕人,並不會因沒念大學,就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一等,反而有自己的主見和思考模式。那是一種自小培養出的自信和態度。

 

      透過不同國家的教育文化作比較,令我感觸最多的是,「教育」不是只有光唸書,學習應對挫折、學會挑戰自我、追求自身興趣,才是陷在書本堆以外更重要的事。

 

- - - - - - - - - -

〔學好觀點〕

 

       所謂的「教育」,其實不只有發生在這些被稱作「學生」的孩子身上,諸多教育界人士、在上位者、甚至於家長,往往仍停留在教育是由上而下的單向思維,而忽略的無論在哪一個位置、哪一種身份,也都隨時隨地的處於「被教育」、「需要被教育」的狀態。

 

       想要孩子有創新的思維,大人們非先從自身思考何謂創新開始不可。

       想要孩子克服學歷偏見,大人們也非從自身去除這種偏見不可。

 

       請循其本,教育的核心目的與價值是什麼?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努力、成長!

作者 / 林琮盛 攝影 / 陳之俊 發表日期 / 2014/6/20

 

       6月份,《遠見》雜誌以「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作為封面故事後,我就經常要參加多場廣播電台,為聽眾介紹以色列教育的特色,希望提供台灣讀者另一番思考。

 

       尤其,最近台灣正值國中會考風波鬧得滿城風雨之際,每次上節目,總觸發我諸多感想。上週五,參加一位藝人在飛碟電台的節目時,他私下告訴我,看了《遠見》介紹以色列教育後,巴不得把孩子送去以國唸書。

 

       聽到他這番話,我告訴他一個真實故事。4月下旬,當《遠見》採訪團在耶路撒冷的一家科技小學進行訪問時,該校教務長還不解地反問我們,為何要來採訪以色列教育?

       她十分直接地質問:「我們中小學在國際數理競賽的成績並不好啊!還比你們東方國家差,我不懂你們來以色列學習什麼?」

 

       我們告訴那位教務長,在東方國家,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結果,連終點都還沒到,就倒了一票人。

      

       但以色列卻能在20年內,誕生出10名諾貝爾獎得主。主要是,以色列強調「創造性思維」、不怕失敗、勇於挫折、放膽思考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是東方教育文化所缺乏的。這些精髓,雖然無法照搬到台灣,但仍有可令我們省思之處。

      

       一位曾經到希伯來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成大學者感慨地說:「台灣孩子和西方孩子最大不同是,當西方孩子在玩的時候(童年),我們學生卻陷入書堆唸書;當西方孩子正準備認真唸書時,我們的孩子卻玩得不亦樂乎(大學)」

 

       不可否認地,高中畢業前,以色列學生的整體知識素質是遠遜於台灣的。但以色列高中生對於世界和周遭的好奇心、挖掘答案的熱情、思考的創意力,卻絕非「唯知識系統論」教育體系可以培育出來的。

 

       在以色列,還有一句俗語比喻:「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比愚蠢的孩子更難教」。

 

      不可否認地,以色列也重視精英,而且培育和教育精英的重視程度,更是令人吒舌。例如以軍的「塔皮優」計畫就是一例。他們每年從8萬至10萬名高中畢業生中,挑選出50名「精英中的精英」,進行嚴格的培訓,作為軍科研發的種子部隊。

 

      但有更多沒唸過大學的以色列年輕人,並不會因沒念大學,就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一等,反而有自己的主見和思考模式。那是一種自小培養出的自信和態度。

 

      透過不同國家的教育文化作比較,令我感觸最多的是,「教育」不是只有光唸書,學習應對挫折、學會挑戰自我、追求自身興趣,才是陷在書本堆以外更重要的事。

 

- - - - - - - - - -

〔學好觀點〕

 

       所謂的「教育」,其實不只有發生在這些被稱作「學生」的孩子身上,諸多教育界人士、在上位者、甚至於家長,往往仍停留在教育是由上而下的單向思維,而忽略的無論在哪一個位置、哪一種身份,也都隨時隨地的處於「被教育」、「需要被教育」的狀態。

 

       想要孩子有創新的思維,大人們非先從自身思考何謂創新開始不可。

       想要孩子克服學歷偏見,大人們也非從自身去除這種偏見不可。

 

       請循其本,教育的核心目的與價值是什麼?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努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