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論壇

【學好寫作】112年度中山女高寫作範例--議論題型

 
【學好寫作】高中學測模擬寫作(感性題型)
撰文/石廷宇
編輯/學好閱讀教學團隊
日期/2023.3.字數/2587
關鍵詞/台北、國文、士林、天母、蘭雅、國中、高中作文、學測、會考、閱讀素養、作文、國文補習、108課綱、不會寫作文
 
【前情提要】
 
同學傳來的line在23:35分時亮起
閃爍著的簡訊對話視窗
「他○的,根本看不懂這篇要我們寫什麼!」
ㄟ!話不是這麼說….
「你認真看了嗎?」老師一個字一個字的打
「廢話!?我誰?」(嗆屁?)
「傳來吧!」(揉著三鐵訓練過度的大腿痠楚)
 
然後就開啟了本篇的奇幻里程
也揭開了「素養教育」或者說「素養寫作」
可能需要關注和小心的細節──
那就是,
 
(1)
不是把兩篇短文湊在一起
隨便訂一個題目就要學生比較
 
(2)
不是每位文學家的生命經驗都有可以對應的可能
就強要孩子去拷貝那些抽象隱晦的情緒流動
 
【特別聲明】
 
本篇屬於「感性題型」
在解讀[甲/乙]文時
特別要注意
1.作者的情緒主軸
2.作者的情緒轉折處
3.隱藏在文筆雕琢底下的思緒
 
所以拿到引文時,
除了判斷類型、抓住語脈~
 
辨識作者潛伏於文字底下的情緒流動
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
(理解很簡單,但實際上,要產生書寫對應則是相對困難的!)
 
【引文分析】
甲文:
作者遠遊後,反思讓自己能夠堅定遠遊的,
是因為自己的遠遊決心?
還是因為知道有留守家園的安心?
 
乙文:
肇因於母親患病,而產生了與母親(親緣)互動的反思
重新認識母親與自己的關係,(特別是加入了宗教的元素)
代間的平衡,來自於「沒有說出口的互諒」
 
所以,這兩篇根本「沒有可比性」
兩篇截然不同調性、主軸和觸動的文章
如果硬要文本比較,
無疑是強迫學生「異中求異」
但顯然,出題老師們一定認為這兩篇有可比性
才會放在一起併置討論吧?
 
那麼,如果學生真的比較的結果寫出:
這兩篇是完全不同的兩篇文章,要表達的天差地遠
 
.老師接受:抵銷了老師出題時的預設立場
老師不接受:凸顯了所謂的素養教育,其實仍是封閉性思考訓練?
 
怎麼辦?(阿們)
 
【教師範文(題目一)】
 
因為題目有瑕疵,第一題不寫啦!(摔筆抗議)
難不成要學好閱讀的老師寫:本篇因為從頭到腳都完全不同(所以要列出一大堆不同嗎?)(說不定可以唷~?回心轉意)
 
[範文]
 
  甲乙兩篇分屬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經驗,真要說有相似之處,無非是作者同樣「反省」了人生歷程中與親人間發生的經驗性齟齬──甲文是作者內心與妹妹的自我救贖和致歉;乙文則是在歷經母親患病後,重新尋找與母親間衝突的內在平衡。
  除了皆呈現作者的內在糾結,其他無論是情境、事件、反省的轉折,與其後情緒應對,都截然不同。(150字)
 
【議論型題目(二)分析】
 
  甲文,是作者遠遊時,得知寵物患病而由妹妹照顧的錯愕與失落,也重新被迫喚醒了關於「選擇和承擔選擇的責任」後的衝突。
  乙文,則是描寫女兒和母親之間的代間衝突,在經歷母親罹病巨變後,產生的反省與內在溝通。
 
  若真要挑選書寫點──你曾經有過的生命經驗
  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年方17的高中生所面對這兩篇作家所鋪陳的生命歷程與情緒經驗是否過於「複雜和糾結」(當然你可以硬逼孩子們為賦新辭強說愁)
 
A.遠行離家經驗(還得夠久喔!)
B.對於家中錯失的未知空白的猶疑
C.心愛寵物患病自己卻不再身邊的歉疚
D.和手足之間選擇誰走?誰自由?
E.母親患病腦死(家人的重大傷病與失去)
F.長輩熱衷於宗教信仰
G.代間之間的溝通衝突與誤解
H.晚輩的自我救贖與互諒
 
說真的,
身為成熟的大人們(在經過訓練後)
都未必能完整地面對與書寫
要求高中生們(無論是否是對他們的訓練)寫出些什麼
 
倒不覺得是強人所難
只是難怪會有那麼多作文班的老師酷嗜吟風弄月型的作文
因為這些寫作題目設計
 
就是會引導孩子們逐步往這個可預見的「套路」墜落
不是嗎?
 
這篇,學好閱讀將不會出【教師範文】(真的)
 
試想,
老師們所寫的,也是老師已累積有足夠的生命經驗
(或看過、經驗過足夠的人生閱歷)
再加上足夠駕馭文字與情緒的訓練
才有可能寫出符合題目的訓練
 
當然,就老師的立場可能認為,
就算是這樣,也可以是一種「創作訓練」呀!
 
但學好閱讀.學好寫作認為
要求學生去「附會」自己未曾有過的生命經驗
並且強迫孩子一定要「有所成長」與「啟發」
 
是否屬於「由上而下強加的素養枷鎖」呢?
 
別忘了學好寫作一直要求書寫原則:
 
編寫你們當下讀完題目的感思與觸發即可,
虛實不拘、真偽不問、長短不限
重點是,讓閱卷批改的老師們能看透字裡行間
那些你所留下的生命印記與成長痕跡
 
不過,當題目要求我們回溯(符合題目作家情境的)生命經驗時
若我們「沒有這類經驗」怎麼辦?
除了掰,想要完成作業的同學還有其他方式嗎?
 
【重點說明】
 
總之,
無論是「理性型」還是「感性型」
學好閱讀/學好寫作的老師們立場都是一致的:
「要讓人讀起來感覺流暢」x1
「要讓人讀起來感覺流暢」x2
「要讓人讀起來感覺流暢」x3
(對!就是流暢,既不是炫技式名言佳句,也不是掉書袋式成語接龍)
 
因應這次的題目,
學好閱讀也稍微微調一下閱讀方針好了
 
從「每天堅持涉獵20分鐘課外知識閱讀」
新增
「每天堅持涉獵20分鐘課外抒情類美文」(不符合學好精神啦!)
 
好了,今天分析到這邊,
想要學好閱讀.學好寫作教學團隊提供書寫分析的同學或家長們
再歡迎私訊或加學好閱讀的line,
讓我們能精選題目來分析給同學們觀摩唷!
 
 
[第二題範文](還是忍不住)
 
  我們跟誰不會是第一次離別,但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日本文化有句「一期一會」(いちごいちえ)的名言,意思是:人的一輩子只有一次,所以無論是親人、朋友,當雙方有緣相見相聚時,都該要盡心盡力相待。畢竟一生時間有限、緣分難得,錯過了每一個當下,都是不會再回來的時光與場景,有這樣的認知,就該要格外珍惜、避免徒留遺憾。
  我不知道何時可能突然一個念頭,決心遠赴異鄉學習,短輒1-3年,多輒可能因為工作、因為新的人生地圖而就此永別至親。縱然如今各種通訊軟體何其發達,一個按鍵便如親臨現場般,可即時異地共感,即時分享悲喜;但,相隔兩地、時空乖隔,我們又怎麼可能永遠牢牢黏在彼此身旁?就算都同住一個屋簷下,也該有各人的學習、工作需要獨自面對,最後,還不是只剩下自己一人?
  不過,一旦想到,在父母需要幫助時,哪怕是不會操作手機、看不懂最新的遙控器介面等等雞毛蒜皮的小事,為人子女卻不能立刻協助解決,都不由得心生點滴愧疚,遑論倘若有朝一日,想要為了自己的遠大前程而奔馳時,那些父母親為了孩子們而犧牲的豪情與願景又有誰能還給他們呢?
  想到這裡,我不禁咀嚼起「犧牲」這兩個字,到底是誰為了誰犧牲?誰又該為誰多犧牲些甚麼?這兩者,註定就不會是公平的競爭吧?

 

 
【學好寫作】高中學測模擬寫作(感性題型)
撰文/石廷宇
編輯/學好閱讀教學團隊
日期/2023.3.字數/2587
關鍵詞/台北、國文、士林、天母、蘭雅、國中、高中作文、學測、會考、閱讀素養、作文、國文補習、108課綱、不會寫作文
 
【前情提要】
 
同學傳來的line在23:35分時亮起
閃爍著的簡訊對話視窗
「他○的,根本看不懂這篇老師要我們寫什麼!」
ㄟ!話不是這麼說….
「你認真看了嗎?」
老師一個字一個字key著
「廢話!?我誰?」(嗆屁?)
「傳來吧!」
(揉著三鐵訓練過度的大腿痠楚)
 
然後就開啟了本篇的奇幻里程
也揭開了素養教育或說素養寫作
可能需要關注和小心的細節──
那就是,
 
(1)
不是把兩篇短文湊在一起
隨便訂一個題目就要學生比較
 
(2)
不是每位文學家的生命經驗
都有可以對應的可能
就強要孩子
拷貝那些抽象隱晦的情緒流動
 
【特別聲明】
 
本篇屬於「感性題型」
在解讀[甲/乙]文時
特別要注意
1.作者的情緒主軸
2.作者的情緒轉折處
3.隱藏在文筆雕琢底下的思緒
 
所以拿到引文時,
除了判斷類型、抓住語脈~
 
辨識作者潛伏於文字底下的情緒流動
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
(理解很簡單,但實際上,要產生書寫對應則是相對困難的!)
 
【引文分析】
甲文:
作者遠遊後,
反思讓自己能堅定遠遊的,
是自己的遠遊決心?
還是知道有留守家園的安心?
 
乙文:
肇因於母親患病,
產生了與母親(親緣)互動的反思
重新認識母親與自己的關係,
(特別是加入了宗教的元素)
代間的平衡,
來自「沒有說出口的互諒」
 
所以,這兩篇根本「沒有可比性」
兩篇調性、主軸、觸發截然不同
如果硬要文本比較,
無疑是強迫學生「異中求異」
但顯然,
出題老師一定認為這兩篇有可比性
才會放在一起併置討論吧?
 
那麼,
如果學生真的比較結果寫出:
這是兩篇完全不同調性的文章,
表達的內容和意識也天差地遠
 
那就會出現:
.老師接受:抵銷了老師出題時的預設想法
老師不接受:凸顯出所謂的素養教育,其實仍是封閉性思考訓練?
 
怎麼辦?(阿們)
 
【教師範文(題目一)】
 
因為題目有瑕疵,第一題不寫啦!(摔筆抗議)
難不成要學好閱讀的老師寫:
本篇因為從頭到腳都完全不同
(所以要列出一大堆不同嗎?)
(說不定可以唷~?回心轉意)
 
[範文]
 
  甲乙兩篇分屬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經驗,真要說有相似之處,無非是作者同樣「反省」了人生歷程中與親人間發生的經驗性齟齬──甲文是作者內心與妹妹的自我救贖和致歉;乙文則是在歷經母親患病後,重新尋找與母親間衝突的內在平衡。
  除了皆呈現作者的內在糾結,其他無論是情境、事件、反省的轉折,與其後情緒應對,都截然不同。(150字)
 
【議論型題目(二)分析】
 
  甲文,是作者遠遊時,得知寵物患病而由妹妹照顧的錯愕與失落,也重新被迫喚醒了關於「選擇和承擔選擇的責任」後的衝突。
  乙文,則是描寫女兒和母親之間的代間衝突,在經歷母親罹病巨變後,產生的反省與內在溝通。
 
  若真要挑選書寫點──你曾經有過的生命經驗
  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年方17的高中生所面對這兩篇作家所鋪陳的生命歷程與情緒經驗是否過於「複雜和糾結」(當然你可以硬逼孩子們為賦新辭強說愁)
 
A.遠行離家經驗(還得夠久喔!)
B.對於家中錯失的未知空白的猶疑
C.心愛寵物患病自己卻不再身邊的歉疚
D.和手足之間選擇誰走?誰自由?
E.母親患病腦死(家人的重大傷病與失去)
F.長輩熱衷於宗教信仰
G.代間之間的溝通衝突與誤解
H.晚輩的自我救贖與互諒
 
說真的,
身為成熟的大人們(在經過訓練後)
都未必能完整地面對與書寫
要求高中生們硬要寫出什麼
(無論是否是對他們的訓練)
 
倒不覺得是強人所難
只是難怪會有那麼多作文班的老師酷嗜吟風弄月型的作文
因為這些寫作題目設計
 
就是會引導孩子們逐步往這個可預見的「大人情感套路」墜落
不是嗎?
 
這篇,學好閱讀將不會出【教師範文】(真的)
 
試想,
老師們所寫的,
也是老師已累積有足夠的生命經驗
(或看過、經驗過足夠的人生閱歷)
再加上足夠駕馭文字與情緒的訓練
才有可能寫出符合題目的訓練
 
當然,就老師的立場可能認為,
就算是這樣,
也可以是一種「創作訓練」呀!
 
但學好閱讀.學好寫作認為
要求學生去「附會」自己未曾有過的生命經驗
並且強迫孩子
一定要「有所成長」與「啟發」
 
是否屬於「由上而下強加的素養枷鎖」呢?
 
別忘了學好寫作一直要求書寫原則:
 
編寫當下讀完題目的感思與觸發即可,
虛實不拘、真偽不問、長短不限
重點是
能讓閱卷老師感受字裡行間
那些你所留下的生命印記與成長痕跡
 
不過,
當題目要求我們
回溯(符合題目作家情境的)生命經驗時
若我們「沒有這類經驗」怎麼辦?
除了掰,想要完成作業的同學還有其他方式嗎?
 
【重點說明】
 
總之,
無論是「理性型」還是「感性型」
學好閱讀/學好寫作的老師們立場都是一致的:
「要讓人讀起來感覺流暢」x1
「要讓人讀起來感覺流暢」x2
「要讓人讀起來感覺流暢」x3
(對!就是流暢,既不是炫技式名言佳句,也不是掉書袋式成語接龍)
 
因應這次的題目,
學好閱讀也稍微微調一下閱讀方針好了
 
從「每天堅持涉獵20分鐘課外知識閱讀」
新增
「每天堅持涉獵20分鐘課外抒情類美文」
(不符合學好精神啦!)
 
好了,今天分析到這邊,
想要學好閱讀.學好寫作教學團隊提供書寫分析的同學或家長們
再歡迎私訊或加學好閱讀的line,
讓我們能精選題目來分析給同學們觀摩唷!
 
 
[第二題範文](還是忍不住)
 
  我們跟誰不會是第一次離別,但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日本文化有句「一期一會」(いちごいちえ)的名言,意思是:人的一輩子只有一次,所以無論是親人、朋友,當雙方有緣相見相聚時,都該要盡心盡力相待。畢竟一生時間有限、緣分難得,錯過了每一個當下,都是不會再回來的時光與場景,有這樣的認知,就該要格外珍惜、避免徒留遺憾。
  我不知道何時可能突然一個念頭,決心遠赴異鄉學習,短輒1-3年,多輒可能因為工作、因為新的人生地圖而就此永別至親。縱然如今各種通訊軟體何其發達,一個按鍵便如親臨現場般,可即時異地共感,即時分享悲喜;但,相隔兩地、時空乖隔,我們又怎麼可能永遠牢牢黏在彼此身旁?就算都同住一個屋簷下,也該有各人的學習、工作需要獨自面對,最後,還不是只剩下自己一人?
  不過,一旦想到,在父母需要幫助時,哪怕是不會操作手機、看不懂最新的遙控器介面等等雞毛蒜皮的小事,為人子女卻不能立刻協助解決,都不由得心生點滴愧疚,遑論倘若有朝一日,想要為了自己的遠大前程而奔馳時,那些父母親為了孩子們而犧牲的豪情與願景又有誰能還給他們呢?
  想到這裡,我不禁咀嚼起「犧牲」這兩個字,到底是誰為了誰犧牲?誰又該為誰多犧牲些甚麼?這兩者,註定就不會是公平的競爭吧?(5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