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論壇

【學好寫作】105年第1次國中會考模擬考--國文作文題型說明及範文

撰文/石廷宇
日期/2021/3 /18
關鍵字:國中會考/國文寫作測驗/國文/作文/會考模擬考/台北閱讀教育
字數:3362
 
【前情提要】
有同學特別問道:「老師!會考作文到底重不重要啊?」
說實話,
真的「還好」~
通常只要不要太差,例如:
寫得言不及義、字體奇醜無比、文不對題
通常拿到3~5分,都不會對會考落點有決定性的影響
 
【註】因為其他五科的表現,決定性要素比較關鍵!
 
話雖如此,
恐怖的不是眼前的會考,而是其後的「高中寫作」
小學學寫作,學的是「表達的勇氣」
國中學寫作,學的是「表達的結構」
高中學寫作,學的是「表達的高度、邏輯與深度」
從小到大,陳陳相因下,
沒有一階段一階段錘鍊好表達的基礎,
而只覺得「作文成績差不多就好」
那麼上了高中,
突然面對學測考試占比一半(50%)的高中國文寫作測驗
甚至大學,
突然要表現思考的「高度」「邏輯」「深度」
甚至是「精準度」時.....
到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表達有問題,
那老師也只能你獻唱已故歌手張雨生的成名曲:
 
好,總結一下
這次,學好閱讀教師團隊將針對今天的寫作練習──
105年第1次國中會考模擬考寫作(第1、2冊)
題目是:
「一件從不喜歡到喜歡的事」
將從三點切入分析,包括:
 
1.引文的讀法
2.寫作策略
3.國中會考寫作書寫重點引導
 
希望以下的會考國文寫作分析,
能強化同學讀題與寫作的觀念和架構
 
【註】
耳提面命,
在總時間50分鐘的國文寫作測驗中,
設定「讀題」
(含「設定方向」、「寫作內容」)
約抓差不多「5分鐘」時間
(包括書寫「角度」設定)
確認方向、層次、表達的整體性、
想法的延展性、詞語調性後
才開始下筆,寫起來會相對流暢與完整。
 
【老規矩】
本範文的目的不是搭建起同學的「天花板」,
而是開啟同學在國中國文寫作時更好的想像力
(僅供參考,不必為文造情,甚至無病呻吟)
在同題共作、且限時的情況下,
老師們寫起來也未必比同學們來得好
因此,寫作訓練更應該是「互相理解提升」,
而非「居高臨下批評
 
【題目說明】
這次國中會考模擬考國文寫作題目
為「反思題型」(半雞湯型):
 
(一)開頭主題/引文分析
首先是開頭是「不喜歡」到「喜歡」,偏好的重點關鍵可以是:
 
1.變化的原因
2.喜歡什麼?
3.為什麼不喜歡?
 
【註】
其實如果題目換成:
「一件從喜歡到不喜歡的事」
筆者認為,
將是更有巧思且精彩的設計
 
引文中提及幾個引導寫作的關鍵詞,包括像是:
 
1.學著做不喜歡的事(的目的)
2.更喜歡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相較之下)
3.對於「不喜歡做的事」的刻板印象
4.「做不喜歡做的事」背後的價值翻轉
 
(二)引文分析
從題目的設計和引文內容來看,
這個題目本來就帶有了「結果指向性」,
也就是「作者還非得寫自己最後喜歡上了某件原本不喜歡的事」
的「結局封閉型題目」
既然結果封閉,
寫作者能夠參與的角度自然也就比較受限
閱卷老師在看到寫作結果時的「重複既視感」也就會比較強
代價則是,就算再怎麼文情並茂
同學們的分數也難有太明顯的差異
 
(三)切入角度(受限)
1.設定一件原本不喜歡的事
2.做的過程產生了心境上的質變
3.體驗這件事對自己帶來的意外改變
 
【註】
你看,這個切入角度是否被鎖得很死?
再加上同學們特別喜歡引用校園生活當作例子
顯然諸如:
考試科目(國文啦、數學啦、理化啦)等學習的過程
免不了會被拿來大做文章!
 
(四)書寫說明(題目盲點)
題目設定:如何在不喜歡的事件裡發現喜歡的元素(簡化來說是這樣)
引文中的「不喜歡的事」──明顯應具有「雙面性」
a.算數學-很痛苦-未來很有用
b.讀理化─很痛苦─未來想做的工作與它有關
c.學音樂─訓練很痛苦-表演時感到的成就感
 
是不是乍可以想到的「內容」被引文「制式化」了?
 
【題目釋疑】
的確,雖然是一個看題目就能直接寫的「反思型」題目!
但是,如果適當破出題傾向,還是能夠寫出特色歐!
例如,去擴大那個「事」的豐富度:
 
如果你寫得不是「學習」呢?
例如,寫的是「說謊」呢?(政治不正確)
寫的是「孝順」、「聽話」,是「叛逆」呢?
如果我們把腦中馬上會想到的「有關學校的主題」呢?
一股腦地拋棄,往更細緻的行為去構思,
是不是就開啟了更多可能性呢?
(跳脫題目設計的框架性!)
『還是零分』
『因為,容易被判定為「太跳」』
 
【註】
礙於批閱老師的學養經驗、閱卷模板
有些同學書寫的口味就是特別容易被老師視為離經叛道
這真的自古以來都是賭注,
所以,本次範文依舊煩請讀者自行斟酌參考!
 
【註】
實戰國中會考中,
這類「反思型」(算半雞湯型)的題目算是大宗
(雖然近年也有「議論型」)
但如果書寫題目設定的情境和閱卷批改老師的口味衝突時,
學好閱讀的教師團隊僅能根據臨場讀完題目的解讀與延伸,
給予針對性、獨特性(屬於老師個人)的書寫,
所以,同學們閱讀本篇的解析和範文的重點,
應該落在思考「老師如何分析和選擇書寫的切入點」
最重要的看點,
則在於能夠表現出「具個人的風格與觀點」的書寫內容
至於「是否能夠符合閱卷老師口味」?
這真的不是我們考慮的重點!(請注意)
 
 
【會考模擬考-國文寫作-教師範文】
【一件從不喜歡到喜歡的事】(字數:528)
 
  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遇到這種情形,你連「想去做」都發懶,更何況「做」的時候?不是千百個不願意,就是在過程中承受「意料之內」的煎熬和折磨。你說,我們從小到大被迫經歷不喜歡的事情,還少了嗎?
  不喜歡吃飯、不喜歡練琴、不喜歡整天補習、不喜歡早睡,更不喜歡早起。那些本能上就抗拒的事,往往都是父母親耳提面命、緊迫盯人下,被迫打鴨子上架的「任務」。唯一,在漫長的折磨中,稍微鬆動了我百般抗拒的心的,是「寫作」!
  別說身邊的朋友不相信、自己的父母不相信,就連我,在最初察覺的時候,也是詫異萬分!『自己竟然在每天的睡前,主動拿起筆來紀錄一天生活的點滴?』怎麼可能!以往被父母三催四請、老師「千捶百唸」,才勉強「擠出」幾百個字的「省字一哥」;能一句話交代清楚,絕不廢話兩句的節省精神,現在竟然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每夜不厭其煩、鉅細靡遺地撰寫著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到底是什麼原因?說來也簡單,不是什麼升學考試需要,更不是有什麼遠大的目標,要成為作家還是記者,完全出於最單純的理由──害怕。
  害怕忘記那些生命中精采的片刻、害怕忘記那些挫敗給予自己的惕勵、害怕寂寞、害怕錯過某個值得紀念的情境與笑靨;我害怕美麗的回憶被掩埋、害怕痛苦的經歷被淡忘;害怕生命的過度堆積,自己連年累積的「生命故事」因此扁平成無法組織的時間碎片。
所以我不再害怕寫作。當它不再是「挖掘」與「掏空」,而更像是透過文字建構出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我」時,我真正明白,過去對於寫作的誤解,原來,一切都是為了這一刻的領悟做準備。
  你問現在的我,就究竟喜歡還是不喜歡寫作?我會回答,這不再是喜歡與否的問題。它不是喜歡,而是需要。
 
【書寫說明】
首先,老樣子說明:這一段書寫說明,是在老師限時寫作(比同學的書寫時間再少20分鐘)之後,再回頭來後設分析的,
並不是在下筆之前就先擬好的,所以請不要誤會,
但因為老師用打字的,相對輕鬆,所以多寫了些,讓學生可以參考。
希望能透過這種後設分析,
更好地幫助同學釐清書寫「反思型寫作」的基本邏輯和文法脈絡
 
【書寫分析】
老師本篇的切入點,特別集中在「說明喜歡的理由」這件事,
也就是說明「自己寫作的理由」,特意跳脫「喜歡/不喜歡」
來和題目的設定拉開一點距離(然後又不會相差太遠)
這樣才不會和其他15萬名考生的文風太過雷同;
(別忘了,閱卷老師的「既視感」是很恐怖的!)
害怕,是推動「寫作」的原因,
然後,接著去「強調喜歡寫作的心情」,不刻意強調「喜歡」
是因為避免過度的情緒渲染,最後反而容易變得「矯情」
最後,切出去討論「不只是喜歡,更是一種生命過程中的需要」的跳脫
 
注意!這次的寫作設計,採用了「邀請式的寫法」
讓文中的「你」(預設的讀者)參與思考
有些閱卷老師不喜歡「這味」,但基於「寫作示範」
在不刻意的情況下,筆者還是這麼用了!
(當然,也是因為老師自己有設定寫作時限)
 
【註】
記得,這篇題目的引文,很目標性地指出了「從喜歡到不喜歡」,所以,各自的理由之間的「轉折」,必須有清楚的驅動力,讓讀者能夠清楚掌握作者改變心理狀態的理由。(也就是「情節合理性」)
否則,就又淪為一篇「為文造情」的「考試用書寫了」
 
  好了,以上針對本次105年第1次會考模擬考的國文寫作能力測驗的說明與範文就到這邊結束囉,希望對正在準備國中會考,苦於國文作文的你(妳)有幫助喔!
  還有將近2個月,無論你在全國的哪一所國中,我們都為你加油!
 
撰文/石廷宇
日期/2021/3 /18
關鍵字:國中會考/國文寫作測驗/國文/作文/會考模擬考/台北閱讀教育
字數:3362
 
【前情提要】
有同學特別問道:
「老師!會考作文到底重不重要啊?」
說實話,
真的「還好」~
通常只要不要太差,例如:
寫得言不及義、字體奇醜無比、文不對題
通常拿到3~5分,
都不會對會考落點有「決定性」影響
 
【註】
因為其他五科的表現,更具決定性
 
話雖如此,
恐怖的不是眼前的會考,
而是其後的「高中寫作」
小學學寫作,學的是「表達的勇氣」
國中學寫作,學的是「表達的結構」
高中學寫作,
學的是「表達的高度、邏輯與深度」
從小到大,陳陳相因下,
沒有一階段一階段錘鍊好表達的基礎,
而只覺得「作文成績差不多就好」
那麼上了高中,
面對學測考試占比一半(50%)的
高中學測國文寫作測驗
甚至上大學的各種報告、小論文,
突然要表現思考的高度、邏輯、深度
甚至是「精準度」時.....
才發現自己的表達內容大有問題,
那老師也只能你獻唱
已故歌手張雨生的成名曲:
 
好,總結一下
學好閱讀教師團隊今天分析的寫作練習──
105年第1次國中會考模擬考寫作
題目是:
一件從不喜歡到喜歡的事
大致將從三點切入,包括:
 
1.引文的讀法
2.寫作策略
3.國中會考寫作書寫重點引導
 
希望以下的會考國文寫作分析,
能強化同學讀題、寫作時的觀念。
 
【註】
耳提面命,
在總時間50分鐘的國文寫作測驗中,
我們設定「讀題」
(含「設定方向」、「寫作內容」)
約抓差不多「5分鐘」時間
(包括書寫「角度」)
確認方向、層次、表達的整體性、
想法的延展性、詞語調性後,
才開始下筆,寫起來會相對流暢與完整。
 
【老規矩】
本範文的目的,
不是搭建同學的「書寫天花板」,
而是開啟同學們在國中國文寫作時
更好、更豐富的想像力
(僅供參考,不必為文造情與無病呻吟)
在同題共作、且限時的情況下,
老師們寫起來也未必比同學們來得好
因此,
寫作訓練更應該是「互相理解提升」,
而非「居高臨下批評
 
【題目說明】
這次國中會考模擬考國文寫作題目
為「反思題型」(半雞湯型):
 
(一)開頭主題/引文分析
首先是開頭是「不喜歡」到「喜歡」,
偏好的重點關鍵可以是:
 
1.變化的原因
2.喜歡什麼?
3.為什麼不喜歡?
 
【註】
其實,如果題目換成:
「一件從喜歡到不喜歡的事」
筆者認為,
將是更有巧思且精彩的設計
 
引文中提及幾個引導寫作的關鍵詞,
包括:
 
1.學著做不喜歡的事(的目的)
2.更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相較之下)
3.對於「不喜歡做的事」的刻板印象
4.「做不喜歡做的事」背後的價值翻轉
 
(二)引文分析
從題目的設計和引文內容來看,
這個題目本來就帶有了「結果指向性」,
也就是,作者還非得寫
「自己最後喜歡上某件原本不喜歡的事」
的「結局封閉型題目」
既然結果封閉,
寫作者能參與的角度自然也比較受限
閱卷老師在看到寫作結果時
「重複既視感」也會比較強
代價則是,就算再怎麼文情並茂
同學們的分數也難有太明顯的差異
 
(三)切入角度(受限)
1.設定一件原本不喜歡的事
2.做的過程產生了心境上的質變
3.體驗這件事對自己帶來的意外改變
 
【註】
你看,這個切入角度是否被鎖得很死?
加上同學們特別喜歡引用校園生活例子
諸如:
考試科目(國文啦、數學啦、理化)
等學習的過程
自然免不了會被拿來大做文章!
 
(四)書寫說明(題目盲點)
題目設定:
如何在不喜歡的事件裡
發現喜歡的元素(簡化來說是這樣)
引文中的「不喜歡的事」──
明顯應具有「雙面性」:
a.算數學-很痛苦-未來很有用
b.讀理化─很痛苦─未來的工作與它有關
c.學音樂─訓練很痛苦-表演時有成就感
 
是不是乍可以想到的「內容」
都被引文「制式化」了?
 
【題目釋疑】
的確,雖然是個光看題目
就能直接寫的「反思型」題目!
但如果適當破題,還是能寫出特色!
例如,去擴大那個「事」的豐富度:
 
如果你寫得不是「學習」?
例如,你寫的是.....
「說謊」?(政治不正確)
「孝順」?
「聽話」?
「叛逆」?
如果,我們把腦中馬上會想到的
「有關學校的主題」
一股腦地拋棄,往更細緻的行為去構思,
是不是就開啟了更多可能性?
(跳脫題目設計的框架!)
『還是零分』
『因為,容易被判定為「太跳」』
 
【註】
礙於批閱老師的學養經驗、閱卷模板
有些同學書寫的口味
就是特別容易被老師視為離經叛道
這真的自古以來都是賭注,
所以,
本次範文依舊煩請讀者自行斟酌參考!
 
【註】
實戰國中會考中,
這類「反思型」(算半雞湯型)的題目
算是大宗
(雖然近年也有「議論型」)
但如果書寫題目設定的情境
和閱卷批改老師的口味衝突時,
學好閱讀的教師團隊
僅能根據臨場讀完題目的解讀與延伸,
給予老師個人的針對性、獨特性提示,
所以,
同學們閱讀本篇的解析和範文的重點,
應落在思考:
「老師如何分析和選擇書寫的切入點」
最重要的看點,
則在於能夠表現出
「具個人的風格與觀點」的書寫內容
至於「是否能夠符合閱卷老師口味」?
這真的不是我們考慮的重點!(請注意)
 
 
【會考模擬考-國文寫作範文】
【一件從不喜歡到喜歡的事】
 
  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遇到這種情形,你連「想去做」都發懶,更何況「做」的時候?不是千百個不願意,就是在過程中承受「意料之內」的煎熬和折磨。你說,我們從小到大被迫經歷不喜歡的事情,還少了嗎?
  不喜歡吃飯、不喜歡練琴、不喜歡整天補習、不喜歡早睡,更不喜歡早起。那些本能上就抗拒的事,往往都是父母親耳提面命、緊迫盯人下,被迫打鴨子上架的「任務」。唯一,在漫長的折磨中,稍微鬆動了我百般抗拒的心的,是「寫作」!
  別說身邊的朋友不相信、自己的父母不相信,就連我,在最初察覺的時候,也是詫異萬分!『自己竟然在每天的睡前,主動拿起筆來紀錄一天生活的點滴?』怎麼可能!以往被父母三催四請、老師「千捶百唸」,才勉強「擠出」幾百個字的「省字一哥」;能一句話交代清楚,絕不廢話兩句的節省精神,現在竟然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每夜不厭其煩、鉅細靡遺地撰寫著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到底是什麼原因?說來也簡單,不是什麼升學考試需要,更不是有什麼遠大的目標,要成為作家還是記者,完全出於最單純的理由──害怕。
  害怕忘記那些生命中精采的片刻、害怕忘記那些挫敗給予自己的惕勵、害怕寂寞、害怕錯過某個值得紀念的情境與笑靨;我害怕美麗的回憶被掩埋、害怕痛苦的經歷被淡忘;害怕生命的過度堆積,自己連年累積的「生命故事」因此扁平成無法組織的時間碎片。
所以我不再害怕寫作。當它不再是「挖掘」與「掏空」,而更像是透過文字建構出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我」時,我真正明白,過去對於寫作的誤解,原來,一切都是為了這一刻的領悟做準備。
  你問現在的我,就究竟喜歡還是不喜歡寫作?我會回答,這不再是喜歡與否的問題。它不是喜歡,而是需要。(字數:528)
 
【書寫說明】
  首先,老樣子說明:這一段書寫說明,是在老師限時寫作(比同學的書寫時間再少20分鐘)之後,再回頭來後設分析的,並不是在下筆之前就先擬好的,所以請不要誤會,但因為老師用打字的,相對輕鬆,所以多寫了些,讓學生可以參考。
希望能透過這種後設分析,更好地幫助同學釐清書寫「反思型寫作」的基本邏輯和文法脈絡
 
【書寫分析】
老師本篇的切入點,
特別集中在「說明喜歡的理由」這件事,
也就是說明「自己寫作的理由」,
特意跳脫「喜歡/不喜歡」
來和題目的設定拉開一點距離
(但又不會相差太遠)
這樣才不會和其他考生的文風太過雷同;
(重申!閱卷老師的既視感是很恐怖的!)
害怕,是推動「寫作」的原因,
然後,接著去「強調喜歡寫作的心情」,
不刻意強調「喜歡」
是因為避免過度的情緒渲染,
反而容易變得「矯情」
最後,切出去討論
「不只是喜歡,
更是一種生命過程中的需要」的跳脫
 
注意!這次的寫作設計,
採用了「邀請式的寫法」
讓文中的「你」(預設的讀者)參與思考
有些閱卷老師不喜歡「這味」,
但基於「寫作示範」
在不刻意的情況下,筆者還是這麼用了!
(當然,
也是因為老師自己有設定寫作時限)
 
【註】
記得,這篇題目的引文,很目標性地指出了「從喜歡到不喜歡」,所以,各自的理由之間的「轉折」,必須有清楚的驅動力,讓讀者能夠清楚掌握作者改變心理狀態的理由。(也就是「情節合理性」)
否則,就又淪為一篇「為文造情」的「考試用書寫了」
 
  好了,以上針對本次105年第1次會考模擬考的國文寫作能力測驗的說明與範文就到這邊結束囉,希望對正在準備國中會考,苦於國文作文的你(妳)有幫助喔!
  還有將近2個月,無論你在全國的哪一所國中,我們都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