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論壇

【學好寫作】109年第三次國中會考模擬考--寫作測驗解析

【109年第三次國中會考模擬考--國語文寫作測驗--寫作題型說明及範文】
撰文/石廷宇
日期/2020/12/31
關鍵字:國中會考/會考模擬考/寫作測驗/國文/作文/
字數:3572
 
【前情提要】
 
前幾週考完的國中會考模擬考,
國文寫作的部分近日陸陸續續發放成績
雖說剛考完時,老師便已經在課堂上分析過了
可是拿到手寫卷後,
同學們還是忍不住希望老師能在分析一遍
尤其幾個平時國寫總是十拿九穩的同學
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寫得更穩、更準確
師:「你覺得這次題目難嗎?」
生:「不難!可是我寫起來毛毛的。」
既然如此,老師就針對這一篇寫作測驗
從以下四點切入分析,包括:
 
1.題目設計
2.引文線索
3.書寫角度
4.題目訴求
 
希望以下的會考寫作分析,能更給予同學更適當的引導和刺激。
 
【註1】
在總時間50分鐘的寫作測驗中,「讀題」含「設定方向」
差不多抓「5分鐘」時間為宜
時間上是有點倉卒
所以一切和引文的互動,就必須格外精準、到位
否則等到書寫到一半才發現離題、或是不聚焦,
再要扭轉或修補,就得耗上更多功夫了!
 
所以範文的目的比較像是老師的火力展示
(僅供參考,不必為文造情,甚至無病呻吟)
(因為同題共作的情況下,老師們寫起來也差不多是如此,不應自豪)
 
【引文說明】
 
這次的引文分成四個結構:
 
(一)開頭
首先是開頭:「下課管教,宜止乎?」
(題目故意設計用文言文,算是障眼法)
仔細想,可以推估大意就是問你:「該不該停止下課管教?」
 
(二)敘述
用學理方式(新聞稿式)說明:教育部修訂了教師避免用禁止學生下課的方式來處罰學生(除非有特殊情形)(註:筆者把原文倒過來敘述,會更容易理解它的脈絡)
 
(三)四個漫畫式的圖說
分別從三~四個角色(角度)敘說觀點:(摘要)
李老師:老師會因為這個注意事項而綁手綁腳,因而變得不再想管教。
(反對此注意事項)
高教授:老師都願意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進行管教了,教育部卻堅持保護學習者,本注意事項未顧及教育工作者的感受,將使他們的教育熱忱降低。(反對此注意事項)
鄭部長:不要以處罰的方式剝奪學生下課時間,但若有違反常規,老師仍可實施管教。(保持注意事項的彈性)
紀同學:老師教育沒有上下課之分,只要不要過度管教造成權益受損就好。(偏向沒意見,或對注意事項內容有疑義)
 
(五)說明
題目設定:思考校園管教合理化的議題,提出──「你」對老師管教學生的模式或方法有什麼「期待」?
 
【引文分析】
 
很多同學都會說:「齁~又是一個只看題目就能直接寫的題目!」
修但幾咧!
關鍵是:這次的「題目說明」設定,似乎有點饒舌(請注意!很多時候題目的設定都有過於複雜和饒舌的問題,並不是老師們故意出來考你,而是出題者本身的文法邏輯就有問題!)(開槍)
 
例如:
引文的第二段落中,該注意事項和管教措施,本身就帶有「條例上的模糊地帶」(就是保留解釋空間的意思),所以才會出現「後再說明原意....」這樣補充的敘述。這對於閱讀理解的流暢度來說,本來就「敘述不夠周詳」,而不能一概推給「是讀者理解力不好」(不是在替學生說話)
 
而引文的「角色敘述」部分,主要的工作是提供學生可資切入和參考的「開啟對話點」(言下之意是,如果學生想不到切入點,可以參考上述四人的角度來仿擬論述),但前提是,同學們是否真的能夠讀出這四個身份各自對於這個注意事項的「意向」呢?(這就稍微考驗同學的理解能力了!)
 
最後是「說明」的部分,裡面一共提出三個關鍵詞:
1.「參考上述下課管教事例」
(其實不是「事例」,而是這些角色對於這個政策的「觀點」)
2.「校園管教合理化」
(但其實整份引文中皆未提及或定義,究竟什麼條件下算是「合理」)
3.「對老師管教的模式與方法的期待」
(本文主要的提問,但也是最多同學感到狐疑的地方)
 
【題目釋疑】
 
什麼是「對老師管教模式與方法的期待」?
簡單來說,就是「你希望老師用什麼模式與方法管教你?」
同學接著問:「模式和方法有差嗎?」
(這還真難回答....,因為感覺「模式」就是一個很高深莫測的學術辭令....若是把這個問題去問第一線的老師:「您目前是用什麼模式在帶領班級?」真不確定會有老師明確答得出來....大概就是帶出一些漂亮的理論名詞或是時下最流行的「阿德勒」或「薩提爾」吧?如果是這樣,國中學生答得出來嗎?)
 
接下來,則進入本文的硬核,
也就是本文最主要的起始關懷:
某一個學好的學生提問:
「如果我希望老師對我的模式與方法,不一定適用於管教整個班級的時候」,我該寫什麼?
 
1.寫多了,老師萬一認為我文不對題怎麼辦?(題目問的是「怎麼管教“你”」)
2.寫少了,只寫我希望的「方法」,我不知道有什麼「模式」可以寫,怎麼辦?
 
因為整個圍繞引文的重點,全都聚焦在「該不該利用下課時間管教」,題目卻一個大轉彎,問了與引文毫無關連性的「我期待的管教方法」?
 
以至於,
(3)很多同學都把題目寫成了「我對於老師“利用下課時間管教”的看法」(痾.....這當然就是屬於「擦棒球型」的內容了)
 
好了,在釐清題意之後,就又到了教師範文的時間了,同樣,不厭其煩地再作說明:
 
【註2】
國中會考中,這類議論題型的切入手法,和不同書寫者的學養和見識多寡、深淺有關(實話),老師僅能根據臨場讀完題目的解讀與延伸
給予針對性、獨特性(屬於老師個人)的書寫,
所以,同學們閱讀本篇的解析和範文的重點,
應該落在思考「老師如何分析和選擇書寫的切入點」
最重要的看點,
則在於「鋪陳敘寫的安排/轉折/加入個人的觀點」
如此才能避免遭遇同學們常遇到「不知道怎麼繼續寫(掰)下去」的困境
 
 
【會考模擬考-國文寫作-教師範文】
 
〈我對老師管教模式與方法的期待〉(字數:837)
 
  以往,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屬於「問題份子」,但並非那種「品行型的問題」,也不是「學習型的問題」,而是「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怎麼說呢?說品行,在老師的期末評語中,總得到「活潑合群」「善良溫和」的評價;說分數,也總是能勉強交出一張父母還算能接受的成績單;然而,到底是什麼令人摸不著頭腦呢?就是「多話」,我總能隨時隨地、無時無刻不在和同學聊天—上課時、老師轉頭面向黑板時、下課時、考試時、對答案時,舉凡能夠洞嘴巴的時候,我絕對是難以「住嘴」。
  但,卻從來沒有人投訴過我,指責我干擾老師教學或是破壞上課進度,未什麼?因為我總是「偷偷摸摸」進行著如此鍛鍊口才與書寫力的偉大工程。竊竊私語、傳紙條、耳語、回頭閒聊,各種呢喃,形成了我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們心中獨特的印記。
  也因此,從小到大,老師們對於我的管教方式,總是「不准講話,否則就.....」。後面的填空,舉凡想得到的處罰,大概都經歷大大小小不下數百回:罰寫、抄寫、罰站、跑操場、半蹲,幾乎成為我另類的字體訓練和體能訓練課程!
  然而,正是因為老師們這種「任意性的懲罰」(因為畢竟是小奸小惡),所以讓我無論在寫字的字體、認字的數量、體能條件,都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所以,如果真要我寫下對於老師管教方法的期待,我認為,並不是老師管教方法良窳的問題,而在於「學生是否理解老師管教的目的」這個角度上。
  如果學生無法理解老師管教的目的,也不認同老師的作法,甚至對自己所違反的規定沒有「意識感」,那不管老師替換多少位、管教方法如何改變,都無法真正達到「效果」。
  何況,學生人數眾多、科目各異,若真要詢問學生對於老師管教的期待,甚至要因應學生在相同的空間中切換不同的管教模式,既太過為難老師,也未免不切實際。
  所以,與其去研擬核要求老師調整管教的模式與方法,倒不如去思考該如何讓學生能有更彈性的學習規範可以遵守與承諾,說到底,每個階段都會面對不同的規範和限制,老師能為了學生改變管教模式,出了社會,這些公司也會為了違反規定的員工這麼做嗎?我想答案很明顯。
 
〔書寫說明〕
 
首先,這一段書寫說明,是在老師限時寫作(比同學的書寫時間再少20分鐘)之後,再回頭來後設分析的,
並不是在下筆之前就先擬好的,所以請不要誤會,
但因為老師用打字的,相對輕鬆,所以多寫了些,讓學生可以參考。
希望能透過這種後設分析,
更好地幫助同學釐清書寫「議題型寫作」的基本邏輯和文法脈絡
 
〔書寫分析〕
 
老師本篇的切入點,特別集中在「學生的自覺」,而避開「學生的期待」
因此,瞄準「老師管教的目的」著手,
讓讀者比較好地理解「老師管教的難處與限制」
(畢竟如果學生沒犯規,老師根本無須管教,更何需占用下課來管教)
再者,利用「學生的反思」去強調「犯規者不調整,卻要規範者調整」的不合理性
但因為這畢竟和「學生的期待」有點落差,在書寫時,若沒有一定的行文流暢度或調理性,不建議模仿使用。(註:有些老師特別在乎「切題」,但我認為重點應該落在「論理的準星」)
也因此,最後中段表態時,筆者會選擇用「學生自己轉換心態」的方式呈現。(因為說實話,這個注意事項和措施確實有「問題」)
 
好了,以上針對本次109年第三次會考模擬考的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的說明與範文就到這邊結束,
希望對正在準備國中會考,苦於國文作文的你(妳)有幫助!
 
【109年第三次國中會考模擬考--國語文寫作測驗--寫作題型說明及範文】
撰文/石廷宇
日期/2020/12/31
關鍵字:國中會考/會考模擬考/寫作測驗/國文/作文/
字數:3572
 
【前情提要】
 
前幾週考完的國中會考模擬考,
國文寫作的部分近日陸陸續續發放成績
雖說剛考完時,老師便已經在課堂上分析過了
可是拿到手寫卷後,
同學們還是忍不住希望老師能在分析一遍
尤其幾個平時國寫總是十拿九穩的同學
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寫得更穩、更準確
師:「你覺得這次題目難嗎?」
生:「不難!可是我寫起來毛毛的。」
既然如此,老師就針對這一篇寫作測驗
從以下四點切入分析,包括:
 
1.題目設計
2.引文線索
3.書寫角度
4.題目訴求
 
希望以下的會考寫作分析,能更給予同學更適當的引導和刺激。
 
【註1】
在總時間50分鐘的寫作測驗中,「讀題」含「設定方向」
差不多抓「5分鐘」時間為宜
時間上是有點倉卒
所以一切和引文的互動,就必須格外精準、到位
否則等到書寫到一半才發現離題、或是不聚焦,
再要扭轉或修補,就得耗上更多功夫了!
 
所以範文的目的比較像是老師的火力展示
(僅供參考,不必為文造情,甚至無病呻吟)
(因為同題共作的情況下,老師們寫起來也差不多是如此,不應自豪)
 
【引文說明】
 
這次的引文分成四個結構:
 
(一)開頭
首先是開頭:「下課管教,宜止乎?」
(題目故意設計用文言文,算是障眼法)
仔細想,可以推估大意就是問你:「該不該停止下課管教?」
 
(二)敘述
用學理方式(新聞稿式)說明:教育部修訂了教師避免用禁止學生下課的方式來處罰學生(除非有特殊情形)(註:筆者把原文倒過來敘述,會更容易理解它的脈絡)
 
(三)四個漫畫式的圖說
分別從三~四個角色(角度)敘說觀點:(摘要)
李老師:老師會因為這個注意事項而綁手綁腳,因而變得不再想管教。
(反對此注意事項)
高教授:老師都願意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進行管教了,教育部卻堅持保護學習者,本注意事項未顧及教育工作者的感受,將使他們的教育熱忱降低。(反對此注意事項)
鄭部長:不要以處罰的方式剝奪學生下課時間,但若有違反常規,老師仍可實施管教。(保持注意事項的彈性)
紀同學:老師教育沒有上下課之分,只要不要過度管教造成權益受損就好。(偏向沒意見,或對注意事項內容有疑義)
 
(五)說明
題目設定:思考校園管教合理化的議題,提出──「你」對老師管教學生的模式或方法有什麼「期待」?
 
【引文分析】
 
很多同學都會說:「齁~又是一個只看題目就能直接寫的題目!」
修但幾咧!
關鍵是:這次的「題目說明」設定,似乎有點饒舌(請注意!很多時候題目的設定都有過於複雜和饒舌的問題,並不是老師們故意出來考你,而是出題者本身的文法邏輯就有問題!)(開槍)
 
例如:
引文的第二段落中,該注意事項和管教措施,本身就帶有「條例上的模糊地帶」(就是保留解釋空間的意思),所以才會出現「後再說明原意....」這樣補充的敘述。這對於閱讀理解的流暢度來說,本來就「敘述不夠周詳」,而不能一概推給「是讀者理解力不好」(不是在替學生說話)
 
而引文的「角色敘述」部分,主要的工作是提供學生可資切入和參考的「開啟對話點」(言下之意是,如果學生想不到切入點,可以參考上述四人的角度來仿擬論述),但前提是,同學們是否真的能夠讀出這四個身份各自對於這個注意事項的「意向」呢?(這就稍微考驗同學的理解能力了!)
 
最後是「說明」的部分,裡面一共提出三個關鍵詞:
1.「參考上述下課管教事例」
(其實不是「事例」,而是這些角色對於這個政策的「觀點」)
2.「校園管教合理化」
(但其實整份引文中皆未提及或定義,究竟什麼條件下算是「合理」)
3.「對老師管教的模式與方法的期待」
(本文主要的提問,但也是最多同學感到狐疑的地方)
 
【題目釋疑】
 
什麼是「對老師管教模式與方法的期待」?
簡單來說,就是「你希望老師用什麼模式與方法管教你?」
同學接著問:「模式和方法有差嗎?」
(這還真難回答....,因為感覺「模式」就是一個很高深莫測的學術辭令....若是把這個問題去問第一線的老師:「您目前是用什麼模式在帶領班級?」真不確定會有老師明確答得出來....大概就是帶出一些漂亮的理論名詞或是時下最流行的「阿德勒」或「薩提爾」吧?如果是這樣,國中學生答得出來嗎?)
 
接下來,則進入本文的硬核,
也就是本文最主要的起始關懷:
某一個學好的學生提問:
「如果我希望老師對我的模式與方法,不一定適用於管教整個班級的時候」,我該寫什麼?
 
1.寫多了,老師萬一認為我文不對題怎麼辦?(題目問的是「怎麼管教“你”」)
2.寫少了,只寫我希望的「方法」,我不知道有什麼「模式」可以寫,怎麼辦?
 
因為整個圍繞引文的重點,全都聚焦在「該不該利用下課時間管教」,題目卻一個大轉彎,問了與引文毫無關連性的「我期待的管教方法」?
 
以至於,
(3)很多同學都把題目寫成了「我對於老師“利用下課時間管教”的看法」(痾.....這當然就是屬於「擦棒球型」的內容了)
 
好了,在釐清題意之後,就又到了教師範文的時間了,同樣,不厭其煩地再作說明:
 
【註2】
國中會考中,這類議論題型的切入手法,和不同書寫者的學養和見識多寡、深淺有關(實話),老師僅能根據臨場讀完題目的解讀與延伸
給予針對性、獨特性(屬於老師個人)的書寫,
所以,同學們閱讀本篇的解析和範文的重點,
應該落在思考「老師如何分析和選擇書寫的切入點」
最重要的看點,
則在於「鋪陳敘寫的安排/轉折/加入個人的觀點」
如此才能避免遭遇同學們常遇到「不知道怎麼繼續寫(掰)下去」的困境
 
 
【會考模擬考-國文寫作-教師範文】
 
〈我對老師管教模式與方法的期待〉(字數:837)
 
  以往,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屬於「問題份子」,但並非那種「品行型的問題」,也不是「學習型的問題」,而是「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怎麼說呢?說品行,在老師的期末評語中,總得到「活潑合群」「善良溫和」的評價;說分數,也總是能勉強交出一張父母還算能接受的成績單;然而,到底是什麼令人摸不著頭腦呢?就是「多話」,我總能隨時隨地、無時無刻不在和同學聊天—上課時、老師轉頭面向黑板時、下課時、考試時、對答案時,舉凡能夠洞嘴巴的時候,我絕對是難以「住嘴」。
  但,卻從來沒有人投訴過我,指責我干擾老師教學或是破壞上課進度,未什麼?因為我總是「偷偷摸摸」進行著如此鍛鍊口才與書寫力的偉大工程。竊竊私語、傳紙條、耳語、回頭閒聊,各種呢喃,形成了我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們心中獨特的印記。
  也因此,從小到大,老師們對於我的管教方式,總是「不准講話,否則就.....」。後面的填空,舉凡想得到的處罰,大概都經歷大大小小不下數百回:罰寫、抄寫、罰站、跑操場、半蹲,幾乎成為我另類的字體訓練和體能訓練課程!
  然而,正是因為老師們這種「任意性的懲罰」(因為畢竟是小奸小惡),所以讓我無論在寫字的字體、認字的數量、體能條件,都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所以,如果真要我寫下對於老師管教方法的期待,我認為,並不是老師管教方法良窳的問題,而在於「學生是否理解老師管教的目的」這個角度上。
  如果學生無法理解老師管教的目的,也不認同老師的作法,甚至對自己所違反的規定沒有「意識感」,那不管老師替換多少位、管教方法如何改變,都無法真正達到「效果」。
  何況,學生人數眾多、科目各異,若真要詢問學生對於老師管教的期待,甚至要因應學生在相同的空間中切換不同的管教模式,既太過為難老師,也未免不切實際。
  所以,與其去研擬核要求老師調整管教的模式與方法,倒不如去思考該如何讓學生能有更彈性的學習規範可以遵守與承諾,說到底,每個階段都會面對不同的規範和限制,老師能為了學生改變管教模式,出了社會,這些公司也會為了違反規定的員工這麼做嗎?我想答案很明顯。
 
〔書寫說明〕
 
首先,這一段書寫說明,是在老師限時寫作(比同學的書寫時間再少20分鐘)之後,再回頭來後設分析的,
並不是在下筆之前就先擬好的,所以請不要誤會,
但因為老師用打字的,相對輕鬆,所以多寫了些,讓學生可以參考。
希望能透過這種後設分析,
更好地幫助同學釐清書寫「議題型寫作」的基本邏輯和文法脈絡
 
〔書寫分析〕
 
老師本篇的切入點,特別集中在「學生的自覺」,而避開「學生的期待」
因此,瞄準「老師管教的目的」著手,
讓讀者比較好地理解「老師管教的難處與限制」
(畢竟如果學生沒犯規,老師根本無須管教,更何需占用下課來管教)
再者,利用「學生的反思」去強調「犯規者不調整,卻要規範者調整」的不合理性
但因為這畢竟和「學生的期待」有點落差,在書寫時,若沒有一定的行文流暢度或調理性,不建議模仿使用。(註:有些老師特別在乎「切題」,但我認為重點應該落在「論理的準星」)
也因此,最後中段表態時,筆者會選擇用「學生自己轉換心態」的方式呈現。(因為說實話,這個注意事項和措施確實有「問題」)
 
好了,以上針對本次109年第三次會考模擬考的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的說明與範文就到這邊結束,
希望對正在準備國中會考,苦於國文作文的你(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