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論壇

【學好教育】接住孩子,從閱讀他們開始

撰文:郭靜如
類型:親子教育/台北/天母/閱讀理解/國小
字數:1660
 
新學期.新的飛行日誌
 
學好閱讀 這學期
花了更多時間投注在設定更細緻的教學規劃
沒想到,甫開學第一週
就收到非常多孩子的學習反饋
有的,分享暑期間的生活點滴;
有的,分享暑輔的悲慘時光;
有的,抱怨最近誰誰誰又欺負他;
有的,默默地在旁邊聆聽其他同學的抒發;
有的,則簡單分享新學期的目標與願景
 
唯一相同的是,
課堂進行中,
孩子們都感受到新學期腦袋「要裝的東西」還真不少
變得更加需要理解
更強調要耐著性子,才能「建立/控制」自己的學習步調
 
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地方
表示新的一學期開始
孩子在自我認識方面又成長了不少
 
成為孩子的Mentor
 
然而,在極為細膩的閱讀互動中
(包括暑假期間的師訓分享)學好閱讀的老師們也發現:
 
隨著課程內容的引導
孩子們與學好老師分享的「內容」
似乎也越來越私密、深刻,越來越往內在走
 
其實,這已非最近的事,
幾年來,
隨著理解力的深化,
隨著穿梭在不同的資訊與內容間,
每次深度互動
孩子都在一步步試探性地對學好老師們敞開心胸
情緒性的洩漏與傾吐也越趨頻繁
轉換思考角度時的陣痛
自我挖掘時的猶豫
建構內在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成長過程中的挫折
「慢」
卻在與學好老師們交互學習和摸索中
建立了難以言喻的「信任」
學好閱讀的老們,更像是孩子們的Mentor
從不同的媒介認識孩子
並引導他們更加懂得自己、接納自己
並鼓起勇氣,努力認識「自己以外世界的能力」
同時,
這也讓學好的教學團隊從而有了非常不一樣的「自我定位」。
(難怪有精神科診所盛讚學好老師們在做的事,是真正心理衛生教育的事。)
 
或許,
學好閱讀做對了什麼,
才讓孩子願意敞開心胸理解世界、理解自己
並嘗試改變閱讀世界的方式
 
到底是為什麼?
 
不就是「補習」而已嗎?
 
還是,不只是補習?
 
閱讀並理解孩子
 
要做到這兩件事,說得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甚至棘手。
有些父母與老師一天數十小時與孩子生活在一起,
尚且無法較適當地閱讀與理解比彼此,
何況是我們這群每週僅見面短短一兩小時的學好老師們呢?
 
然而,每次收集老師們的教學反饋,
最常聽到的是,聽到不分年齡高低,學生們總掛在嘴邊:
 
「每週最期待的時光就是來學好」
「我只有在學好才敢說自己想說的話」
「你知道嗎?我平常都不笑的,只有老師的課上我才會笑喔!」
「老師!我平常最討厭看書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進來學好,看書就是比較不無聊」
「老師~你知道我爸媽離婚了嗎?」(不要這樣!!摀耳)
 
當然還有好多好多來自孩子們的反饋,無法一一詳述,
卻讓學好閱讀的老師們更加謹慎與當責
那就是,我們在教室裡/外做得夠好了嗎?
 
我們真的有認真解讀與接收孩子每次「成長訊號」嗎?
我們真的都調整好最佳的狀態來回應孩子的訊號嗎?
 
接住孩子的每一刻
 
每個孩子都像一個星體,運行在自己的軌道上,依著獨有的速率自轉,並努力遵循更大的星系公轉。
他們也都在不同的星體與星體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擁有自己的引力、不同質地與內涵,也有不同節奏的「成長週期」
當然,每顆星體的光度也各有不同。
原以為,學好閱讀的老師們只是教閱讀與理解,到頭來我們每位老師所教養的,其實是「閱讀自己」「閱讀他人」「閱讀世界」。
孩子們也好,家長們也好,老師們也好。
難為的是,我們所成長的宇宙中並不總是平靜。
孩子們會遇到許多來自外部的衝擊、挑戰、困難,也必須無止境地探索與追尋,那些他們現階段可能未必想經驗的、未必想觸碰的種種加諸於身上的重力。
那些來自其他星體的重力。無論他們喜歡與否。
所以他們可能不知不覺超速、可能被打亂了節奏、甚至過早地被推入成長的半衰期,然後忘了自己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和目的。
他們未必是下墜與掉落,也可能是不規則的飛行與竄動。
 
所以學好的每位老師都選擇信任
 
信任,信任師生彼此之間的那道引力,並維持恰到好處的平衡
 
信任,是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勇敢跌倒,知道並相信會有人陪著自己再站起來
 
信任,是知道一定會有一群人在背後大聲鼓勵與吶喊,無論他們何時回頭
 
有人說:學好做得太多、做得太深
 
「把書教好就好了,幹嘛管那麼多?」
 
「把知識都交會就好了,幹嘛那麼麻煩?」
 
「他們考試都考高分就好,其他的不重要!」
 
但,如果承載知識的主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破損了、受傷了,裝載再多的知識與資訊,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我們教孩子閱讀,也閱讀孩子
 
並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勇敢接住他們!
 
新學期.請每位家長與學好閱讀一起,陪孩子裝懂!
 
 
撰文:郭靜如
類型:親子教育/台北/天母/閱讀理解/國小
字數:1660
 
新學期.新的飛行日誌
 
學好閱讀 這學期
花了更多時間投注在設定更細緻的教學規劃
沒想到,甫開學第一週
就收到非常多孩子的學習反饋
有的,分享暑期間的生活點滴;
有的,分享暑輔的悲慘時光;
有的,抱怨最近誰誰誰又欺負他;
有的,默默地在旁邊聆聽其他同學的抒發;
有的,則簡單分享新學期的目標與願景
 
唯一相同的是,
課堂進行中,
孩子們都感受到新學期腦袋「要裝的東西」還真不少
變得更加需要理解
更強調要耐著性子,才能「建立/控制」自己的學習步調
 
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地方
表示新的一學期開始
孩子在自我認識方面又成長了不少
 
成為孩子的Mentor
 
然而,在極為細膩的閱讀互動中
(包括暑假期間的師訓分享)學好閱讀的老師們也發現:
 
隨著課程內容的引導
孩子們與學好老師分享的「內容」
似乎也越來越私密、深刻,越來越往內在走
 
其實,這已非最近的事,
幾年來,
隨著理解力的深化,
隨著穿梭在不同的資訊與內容間,
每次深度互動
孩子都在一步步試探性地對學好老師們敞開心胸
情緒性的洩漏與傾吐也越趨頻繁
轉換思考角度時的陣痛
自我挖掘時的猶豫
建構內在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成長過程中的挫折
「慢」
卻在與學好老師們交互學習和摸索中
建立了難以言喻的「信任」
學好閱讀的老們,更像是孩子們的Mentor
從不同的媒介認識孩子
並引導他們更加懂得自己、接納自己
並鼓起勇氣,努力認識「自己以外世界的能力」
同時,
這也讓學好的教學團隊從而有了非常不一樣的「自我定位」。
(難怪有精神科診所盛讚學好老師們在做的事,是真正心理衛生教育的事。)
 
或許,
學好閱讀做對了什麼,
才讓孩子願意敞開心胸理解世界、理解自己
並嘗試改變閱讀世界的方式
 
到底是為什麼?
 
不就是「補習」而已嗎?
 
還是,不只是補習?
 
閱讀並理解孩子
 
要做到這兩件事,說得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甚至棘手。
有些父母與老師一天數十小時與孩子生活在一起,
尚且無法較適當地閱讀與理解比彼此,
何況是我們這群每週僅見面短短一兩小時的學好老師們呢?
 
然而,每次收集老師們的教學反饋,
最常聽到的是,聽到不分年齡高低,學生們總掛在嘴邊:
 
「每週最期待的時光就是來學好」
「我只有在學好才敢說自己想說的話」
「你知道嗎?我平常都不笑的,只有老師的課上我才會笑喔!」
「老師!我平常最討厭看書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進來學好,看書就是比較不無聊」
「老師~你知道我爸媽離婚了嗎?」(不要這樣!!摀耳)
 
當然還有好多好多來自孩子們的反饋,無法一一詳述,
卻讓學好閱讀的老師們更加謹慎與當責
那就是,我們在教室裡/外做得夠好了嗎?
 
我們真的有認真解讀與接收孩子每次「成長訊號」嗎?
我們真的都調整好最佳的狀態來回應孩子的訊號嗎?
 
接住孩子的每一刻
 
每個孩子都像一個星體,運行在自己的軌道上,依著獨有的速率自轉,並努力遵循更大的星系公轉。
他們也都在不同的星體與星體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擁有自己的引力、不同質地與內涵,也有不同節奏的「成長週期」
當然,每顆星體的光度也各有不同。
原以為,學好閱讀的老師們只是教閱讀與理解,到頭來我們每位老師所教養的,其實是「閱讀自己」「閱讀他人」「閱讀世界」。
孩子們也好,家長們也好,老師們也好。
難為的是,我們所成長的宇宙中並不總是平靜。
孩子們會遇到許多來自外部的衝擊、挑戰、困難,也必須無止境地探索與追尋,那些他們現階段可能未必想經驗的、未必想觸碰的種種加諸於身上的重力。
那些來自其他星體的重力。無論他們喜歡與否。
所以他們可能不知不覺超速、可能被打亂了節奏、甚至過早地被推入成長的半衰期,然後忘了自己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和目的。
他們未必是下墜與掉落,也可能是不規則的飛行與竄動。
 
所以學好的每位老師都選擇信任
 
信任,信任師生彼此之間的那道引力,並維持恰到好處的平衡
 
信任,是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勇敢跌倒,知道並相信會有人陪著自己再站起來
 
信任,是知道一定會有一群人在背後大聲鼓勵與吶喊,無論他們何時回頭
 
有人說:學好做得太多、做得太深
 
「把書教好就好了,幹嘛管那麼多?」
 
「把知識都交會就好了,幹嘛那麼麻煩?」
 
「他們考試都考高分就好,其他的不重要!」
 
但,如果承載知識的主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破損了、受傷了,裝載再多的知識與資訊,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我們教孩子閱讀,也閱讀孩子
 
並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勇敢接住他們!
 
新學期.請每位家長與學好閱讀一起,陪孩子裝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