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觀點

【學好觀點】學好,從最簡單的事開始(3)體制內教育篇

學好,從最簡單的事開始(之三  體制學校篇)

撰文/石廷宇

◎體制被群起攻之的教育現況      

       延續前一篇「在家自學」的風潮,本週,我們來談談「體制內教育」目前的現況吧!

       到底現行的「國教體制」(台灣的12年國民義務教/aka.教改)有多糟糕?

       在這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最近網路上瘋傳的批評現行「教育體制」(不分國家)的影片:

        〈Learn to be, not taught to fit

      影片中提出了幾個有趣的觀點,其中,又以引述愛因斯坦所說:「我們不該要求一隻魚學會爬樹。」並且提出「每個人都是天才」的觀點。

      沒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需求需要被照顧、不同的特質、不同的興趣甚至未來,然而,因此,「教育」就能夠(或說,就應該)「客製化」?這之間似乎還有很大一段鴻溝需要釐清。

- - - -

◎那些標榜著教育應該客製化的「教育」

      仔細想想,所謂的「客製化」(customization)定義:根據顧客的需求,提供適合顧客的環境、條件、養分、內容。

       回到「教育現場」,我們首先要釐清的是:

      (1)這裡的「顧客」,指的究竟是「學生」還是「家長」(註:請正視這個問題吧!)有多少私立學校、體制外學校、在家自學團體所標榜的「課程」,其設定的目標其實是「家長」?

      (2)承上,假設顧客是「家長」,這些以「家長」為對象的「客製化的教育」,是否可以直白地解釋成:這種教育,能夠「把孩子變成父母想要的樣子」的教育?

      (3)假設顧客是「學生」,所謂「客製化教育」,應該是「能夠找出學生真正想要、真正適合、真正有興趣、有能力的教育內容」。(註:但是,在這些學生還沒有找到之前?對自己的需求還沒有認識之前?該怎麼擬定教育計畫?該怎麼設計教育內容?)

       (4)承上,因此,對於「還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方向前的學生的家長」來說,「教育」就演變成了「由教育者和家長共同擬定、研議學生應該學哪些東西」的「客製化」囉?(註:這不也就是現行教育機制的大概略):你想讀想讀蒙特梭利、私校、想讀華德福、想讀公立、想讀自學,不都是因為「該機構提供了你能夠認同的教育理念」?

       (5)最後,也是最現實的問題是,「好的體制裡會有適應不良的人,不盡完善的體制裡也會有適應得好很好的人。」,而再怎麼「客製」,終究不過是「建構另外一個體制」罷了!

       所以,真的有客製化嗎?真的能客製化嗎?

- - - -

◎沒有「客製化」的教育體制

       只要是「體制」(sysytem),就有學習者必須符合的規範與規則。若否,則請另尋體制。

      這點,在現今的教育現場,也是如此。只不過,以國家公辦的「義務教育」不知為何,突然成了眾矢之的,認為其尾大不掉、無法適應世界的變化,而有需要革新的必要。

       這就衍伸出了,「完善地符合世界趨勢的需要」是否真的是義務教育所應該要「善盡」的責任?

       因為「心算能力」很重要,所以學校要提供心算教育。

       因為「英語能力」很重要,所以學校要提供英語教育。

       因為「程式能力」很重要,所以學校要提供程式教育。

       ★但是,這些科目的「重要性」,到底該由誰來判斷?

       趨勢?潮流?市場?學生?家長?老師?主政者?學校?

       今日的趨勢,會否成為明日的過去?

       今日市場的新星,會否成為明日的市場飽和的廚餘?

       ★如果趕著潮流,由「體制」引導著學生學習各種流行、趨勢能力,而孩子卻不適應呢?    

       雖然「數學能力」很重要,但我的孩子學習得很吃力?

       雖然「語文能力」很重要,但我的孩子學習得很吃力?

       雖然「程式能力」很重要,但我的孩子學習得很吃力?

       ★這時候,還是「體制」的錯?這時候就是孩子的錯?老師的錯?家長的錯?

       當一切都「客製化」時,就能確保孩子能夠走上適合孩子的人生道路了嗎?

       對於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教育」的思考邏輯,該是如此嗎?(未完待續)

--學好,從「陪伴孩子摸索教育方向」 開始--

學好,從最簡單的事開始(之三  體制學校篇)

撰文/石廷宇

◎體制被群起攻之的教育現況      

       延續前一篇「在家自學」的風潮,本週,我們來談談「體制內教育」目前的現況吧!

       到底現行的「國教體制」(台灣的12年國民義務教/aka.教改)有多糟糕?

       在這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最近網路上瘋傳的批評現行「教育體制」(不分國家)的影片:

        〈Learn to be, not taught to fit

      影片中提出了幾個有趣的觀點,其中,又以引述愛因斯坦所說:「我們不該要求一隻魚學會爬樹。」並且提出「每個人都是天才」的觀點。

      沒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需求需要被照顧、不同的特質、不同的興趣甚至未來,然而,因此,「教育」就能夠(或說,就應該)「客製化」?這之間似乎還有很大一段鴻溝需要釐清。

- - - -

◎那些標榜著教育應該客製化的「教育」

      仔細想想,所謂的「客製化」(customization)定義:根據顧客的需求,提供適合顧客的環境、條件、養分、內容。

       回到「教育現場」,我們首先要釐清的是:

      (1)這裡的「顧客」,指的究竟是「學生」還是「家長」(註:請正視這個問題吧!)有多少私立學校、體制外學校、在家自學團體所標榜的「課程」,其設定的目標其實是「家長」?

      (2)承上,假設顧客是「家長」,這些以「家長」為對象的「客製化的教育」,是否可以直白地解釋成:這種教育,能夠「把孩子變成父母想要的樣子」的教育?

      (3)假設顧客是「學生」,所謂「客製化教育」,應該是「能夠找出學生真正想要、真正適合、真正有興趣、有能力的教育內容」。(註:但是,在這些學生還沒有找到之前?對自己的需求還沒有認識之前?該怎麼擬定教育計畫?該怎麼設計教育內容?)

       (4)承上,因此,對於「還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方向前的學生的家長」來說,「教育」就演變成了「由教育者和家長共同擬定、研議學生應該學哪些東西」的「客製化」囉?(註:這不也就是現行教育機制的大概略):你想讀想讀蒙特梭利、私校、想讀華德福、想讀公立、想讀自學,不都是因為「該機構提供了你能夠認同的教育理念」?

       (5)最後,也是最現實的問題是,「好的體制裡會有適應不良的人,不盡完善的體制裡也會有適應得好很好的人。」,而再怎麼「客製」,終究不過是「建構另外一個體制」罷了!

       所以,真的有客製化嗎?真的能客製化嗎?

- - - -

◎沒有「客製化」的教育體制

       只要是「體制」(sysytem),就有學習者必須符合的規範與規則。若否,則請另尋體制。

      這點,在現今的教育現場,也是如此。只不過,以國家公辦的「義務教育」不知為何,突然成了眾矢之的,認為其尾大不掉、無法適應世界的變化,而有需要革新的必要。

       這就衍伸出了,「完善地符合世界趨勢的需要」是否真的是義務教育所應該要「善盡」的責任?

       因為「心算能力」很重要,所以學校要提供心算教育。

       因為「英語能力」很重要,所以學校要提供英語教育。

       因為「程式能力」很重要,所以學校要提供程式教育。

       ★但是,這些科目的「重要性」,到底該由誰來判斷?

       趨勢?潮流?市場?學生?家長?老師?主政者?學校?

       今日的趨勢,會否成為明日的過去?

       今日市場的新星,會否成為明日的市場飽和的廚餘?

       ★如果趕著潮流,由「體制」引導著學生學習各種流行、趨勢能力,而孩子卻不適應呢?    

       雖然「數學能力」很重要,但我的孩子學習得很吃力?

       雖然「語文能力」很重要,但我的孩子學習得很吃力?

       雖然「程式能力」很重要,但我的孩子學習得很吃力?

       ★這時候,還是「體制」的錯?這時候就是孩子的錯?老師的錯?家長的錯?

       當一切都「客製化」時,就能確保孩子能夠走上適合孩子的人生道路了嗎?

       對於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教育」的思考邏輯,該是如此嗎?(未完待續)

--學好,從「陪伴孩子摸索教育方向」 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