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觀點

【學好觀點】108年國中會考國文試題分析,出爐!

 
【學好閱讀 x 108年國中會考國文試題/解析】
撰文/石廷宇   
對象:國中 
分類:台北閱讀教育 
地區:士林/天母/ 新莊/大安
字數:3549
 
◎2019年國中會考國文試題下載  答案下載
 
國中會考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核心素養!重要的是108課綱!
真的是這樣?誰說的?
 
108課綱?早考享受,晚考...
 
     108年國中會考國文剛結束,學好閱讀的老師突襲性的一次抓了國中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生,讓他們「早考早享受」,先行體驗(震撼教育)一下「與國中三年來經歷的段考路數完全不同」的國中會考國文科,而在考前,同學們的考前反應大致可分為5種:
 
  1.〔消極派〕我又不是九年級,一定考得很差!
  2.消極派〕我才七年級而已,一定考得很慘!
  3.〔逃避派〕跟我又沒關係,我幹嘛先考?
  4.〔積極派〕好啊!正好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哪裡?
  5.〔自信派〕我覺得我段考都考得不錯,會考應該....
 
  在臨刑前,(歐不是!)是考試下筆前,學好閱讀的老師一如往常,特別叮嚀幾個學好閱讀教育理念一貫的學習與閱讀重點:
 
      A.注意敘述的複雜性、邏輯關係
      B.注意題幹與選項的對應關係
      C.注意資訊的密度和關聯性
      D.注意文言文的氣氛
 
  八年級的同學,多數都經歷過七年級時在學好閱讀養成的轉型期閱讀理解力練習,所以無論是在文章長度(今年約8750字,和往年差不多,+/-300字)、複雜度訊息密度架構性,乃至於文言文複雜度詩詞解讀難度,都能表現出應有的水準。(平均大概落在A~A+,約莫4-6題之間)
  七年級的同學就完全不同了!
  部分七年級同學(PS.尤其是國小國文成績不錯,或是對自己現階段的學習方式有信心的同學),仍相對倚賴「考前密集複習」、「反覆背誦」的國小應考模式,以至於面對今年會考國文的題目型態,瞬間驚呆了!
 
  無論是長篇敘述或是短篇文章,都出現「反應不及」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明顯並不是「多寫題目」就能改善,而是他們很警覺地意識到:
 
  以目前自身的理解力,遠不足以解開眼前的問題!
  以目前的學習方法,完全無法招架眼前閱讀的複雜度!
  而且這些問題偏偏還屬於無法推卸責任的問題!
  那就是....
 
   原來我目前的學習模式在實戰考場上不敷使用?
 
  或許是腎上腺素分泌不足的緣故(誤),孩子們光是第一部分的單題測驗(1-34題)就花費了近70分鐘的時間,並且對許多題目都完全摸不著頭緒,無論是出題邏輯思考方針理解策略分析手法答題技巧,以及最嚴苛的「理解深度」,加之許多同學的考試習慣並不理想(轉筆的、玩尺的、注意力薄弱的...)因此,在考試的過程中,只能看到他們頻頻搖頭嘆息,不是自嘆弗如,就是抱怨連連「會考幹嘛考那麼難啊?」
  但是,108年的會考國文科,真的變難了嗎?還是之間改變了什麼?
  我們又如何理解今年的會考國文科內容與108課綱之間的關聯性?
 
108年國中會考國文相關討論串
 
  目前,有關今年國中會考國文科的考試內容,網路上的討論聲浪可說是極其薄弱,不只考前分析少,就連考後解析也少,比較代表性的,大概也就以下兩篇,其他則多為補習班為了招生而做的買版面內容:
 
  
  其中,大部分討論都針對「題型」進行討論,再者,則是集中曝光最近紅極一時新名詞「閱讀素養」或是「核心素養」等詞彙堆砌的資訊.
  若是讀者有閱讀之前寫過筆者關於大學學測國文的文章〈【學好學測】 108年高中學測國文測驗解析〉,就會發現到,「閱讀素養」和「核心素養」等新式教育名詞近日已成為各學校、眾家補教事業爭逐的名詞;也成為各大教育機構、教育界蔚為風行的話題。
  無論是高中升大學、國中升高中,這些教育創新名詞頓時成為一股「不討論就落伍」「廣告中沒提及就缺乏號召力」的風氣,然而,卻似乎(仍然)沒有人願意緩下腳步思考,究竟是什麼才是「符合學測/會考精神與內容的閱讀素養」。這些新創名詞,又真的能為孩子的學習帶來正向的改變嗎?
 
  或者再直接一點,國中要培養「閱讀素養」、高中也要培養「閱讀素養」;國小更不能沒有「閱讀素養」,當每個層級都要練習,都搶者擁有這些高端教育名詞時,這之間難到沒有深淺難易之別?而脫去了面紗,所謂的「閱讀素養」真正的意涵與立意究竟是什麼?真的有哪位教育界先進能說明清楚嗎?
 
  因此,為了不混淆諸位讀者的思緒,就讓我們先言歸正傳,回到今年的國中會考國文考題上,看看我們能分析出什麼端倪!
 
108國中會考國文題型/內容分析
 
  108年國中會考國文,筆者將它定名為「沒有藉口」的出題風向,怎麼說?以往孩子們最常拿來說嘴和開脫的(易錯的、覺得難準備周全、考得刁鑽艱澀)幾種題型,在今年,出題的師大心測中心明顯都採取較為「包容」的態度,沒有鑽牛角尖,特別為難學生:
 
   1.字音(讀音)
   2.字形(改錯)
   3.成語/對聯(算起來,佔4題之強)
   4.書信
   5.語文常識(語詞使用情境)
 
  所以相對之下,學生們幾乎很難用「沒讀過」、「很少見」來當作答錯的藉口,就連平常老師們耳提面命、家長們處心積慮、學生們提心吊膽的「國學常識」今年也根本沒有多所著墨!
  那麼,考題都考些什麼呢?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類:
 
   1.文法理解類
   2.語文邏輯類
   3.資料判讀類
   4.文意推理類
 
  其中,若是將「詩詞、格言閱讀理解」納入「文言文」的範疇,文言文總共也才不過出了13題,這15題中,真正可算是「長文」的篇章,也只佔3篇5題,那麼,其他都考些什麼?
  考「理解力」啊!就那麼簡單!
  所以,當孩子屢屢用「不小心錯了」「看錯了」「粗心錯了」來作為答題失誤的應答時,我們真的應該認真思考,他們究竟是「粗心」,還是他們的學習過程,其實缺少「細心的方法」?
 
108課綱國中會考國文題型/學習策略分析
 
(一)教育名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實踐!
 
  先不要管108課綱中什麼核心素養、閱讀素養,更不要執著於「跨學科能力」,一旦討論起那些大部分老師都說不清的名詞,就會掉入玄之又玄的學習迷霧中,反而加深的孩子們的學習恐慌、破壞了孩子們的學習味蕾,不是嗎?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嗎?為什麼我們反而看到更多坊間的教育家、教育先進,不斷將學習「複雜化」呢?
  為了孩子的未來,或許我們該思考的,不是「該怎麼增加閱讀素養?」或是「什麼是閱讀素養?」,更不該是「如何學習跨學科的整合能力?」(PS.很多家長問學好為什麼,我們總是回答:「單科學習都有問題無法解決了,貿然分科基礎還沒打好之前,就練習跨科整合,真的適合孩子的需要嗎?還是,造成更多學習上的困擾與問題?),而應該回到學習的源頭:
 
   我們孩子是否懂得「閱讀」?
   他們該如何「學習閱讀」(Learn how to Read and Understand)
 
(二)閱讀理解力真的很重要,訓練方法更重要!
  
  怎麼說呢?
  經過上面的題型分析,我們可以很明顯發現,今年的國文科考題非但沒有變難,反而變得更加「簡單」,但這裡的簡單,不是指「內容變得簡單」,而是「測驗的概念」和「測驗的目的」變得單純了--就是追求能檢核出孩子真實理解能力的內容。
  但是,變得簡單的代價,就是閱讀內容的複雜度的確相對提升到另外一個層級,變得更重視孩子平時的幾個學習面向,包括:
 
  A.思考應變能力
  B.邏輯組織能力
  C.資訊判讀和歸納能力
  D.閱讀耐受程度
  E.資訊閱讀密度
  F.閱讀領域與模式轉換能力
 
  發現了嗎?這些能力,既存在於國文科中,也存在於歷史科中,存在於數學科中、地理科、自然科,試問,有哪一種知識的學習過程,不需要經過上述的階段,不需要擁有上述的能力?在這個思考角度中,我們可以清楚發現到,傳統國文科的概念,如今被打開了,而被用更深入的「閱讀理解力」取而代之。
  也就是說,與其花費時間與精力去思考分辨「閱讀素養」是什麼?去過度詮釋「跨學科整合能力」卻缺乏實際執行的細節,學好閱讀更重視去啟迪/發覺/建構孩子們在求學階段可能遭遇的能力養成瓶頸:
  
  孩子們是否意識到他們需要哪些能力?
  他們是否意識到他們累積能力的方法有誤?
  他們又是否養成了正確的學習能力?
 
  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學習過程衍生出的理解問題,我們如何期待孩子們能夠順利「讀懂」?如果連「閱讀理解」都無法順利運作,家長們就更不可能期待孩子能「與題目產生互動,進而精準作答」了,不是嗎?
  連單純閱讀都可能落入「誤讀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要求孩子們進行更高層次的跨學科整合呢?
 
108課綱?不,協助孩子堅守閱讀理解的軌道
 
  回到今年108年會考國文,當學好的孩子們順著學好閱讀的核心訓練與步驟,一題一題去拆解、分析,甚至琢磨其中的層次時,他們突然意識到,重點並不是「寫過多少題目」、「寫得多快」、「寫完之後錯幾題、又對了幾題」,而是:如何持續堅守閱讀理解的軌道,理性地根據不同的閱讀素材,運用不同的理解策略,並且從中得到閱讀的樂趣、知識的累積,而不只是機械性地答題。(PS.最後,還能夠答對很多題!)
 
  這不就是學習的過程中最快樂的事嗎?
 
  每次說到最後,學好閱讀都還是要不厭其煩地重申,重點不是考完就算了,也不是對多少、錯多少,而是,當孩子們孜孜矻矻地經歷12年漫長的學習道路過後,(國小6年+國中3年+高中3年)....
 
  當我們的孩子終於好不容易站上大學的舞台,
  他們真的已經擁有了能準確吸收學習、延伸知識、建構思考的方法了嗎?
 
【學好閱讀 x 108年國中會考國文試題/解析】
撰文/石廷宇   
對象:國中 
分類:台北閱讀教育 
地區:士林/天母/ 新莊/大安
字數:3549
 
◎2019年國中會考國文試題下載  答案下載
 
國中會考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核心素養!重要的是108課綱!
真的是這樣?誰說的?
 
108課綱?早考享受,晚考...
 
     108年國中會考國文剛結束,學好閱讀的老師突襲性的一次抓了國中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生,讓他們「早考早享受」,先行體驗(震撼教育)一下「與國中三年來經歷的段考路數完全不同」的國中會考國文科,而在考前,同學們的考前反應大致可分為5種:
 
  1.〔消極派〕我又不是九年級,一定考得很差!
  2.消極派〕我才七年級而已,一定考得很慘!
  3.〔逃避派〕跟我又沒關係,我幹嘛先考?
  4.〔積極派〕好啊!正好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哪裡?
  5.〔自信派〕我覺得我段考都考得不錯,會考應該....
 
  在臨刑前,(歐不是!)是考試下筆前,學好閱讀的老師一如往常,特別叮嚀幾個學好閱讀教育理念一貫的學習與閱讀重點:
 
      A.注意敘述的複雜性、邏輯關係
      B.注意題幹與選項的對應關係
      C.注意資訊的密度和關聯性
      D.注意文言文的氣氛
 
  八年級的同學,多數都經歷過七年級時在學好閱讀養成的轉型期閱讀理解力練習,所以無論是在文章長度(今年約8750字,和往年差不多,+/-300字)、複雜度訊息密度架構性,乃至於文言文複雜度詩詞解讀難度,都能表現出應有的水準。(平均大概落在A~A+,約莫4-6題之間)
  七年級的同學就完全不同了!
  部分七年級同學(PS.尤其是國小國文成績不錯,或是對自己現階段的學習方式有信心的同學),仍相對倚賴「考前密集複習」、「反覆背誦」的國小應考模式,以至於面對今年會考國文的題目型態,瞬間驚呆了!
 
  無論是長篇敘述或是短篇文章,都出現「反應不及」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明顯並不是「多寫題目」就能改善,而是他們很警覺地意識到:
 
  以目前自身的理解力,遠不足以解開眼前的問題!
  以目前的學習方法,完全無法招架眼前閱讀的複雜度!
  而且這些問題偏偏還屬於無法推卸責任的問題!
  那就是....
 
   原來我目前的學習模式在實戰考場上不敷使用?
 
  或許是腎上腺素分泌不足的緣故(誤),孩子們光是第一部分的單題測驗(1-34題)就花費了近70分鐘的時間,並且對許多題目都完全摸不著頭緒,無論是出題邏輯思考方針理解策略分析手法答題技巧,以及最嚴苛的「理解深度」,加之許多同學的考試習慣並不理想(轉筆的、玩尺的、注意力薄弱的...)因此,在考試的過程中,只能看到他們頻頻搖頭嘆息,不是自嘆弗如,就是抱怨連連「會考幹嘛考那麼難啊?」
  但是,108年的會考國文科,真的變難了嗎?還是之間改變了什麼?
  我們又如何理解今年的會考國文科內容與108課綱之間的關聯性?
 
108年國中會考國文相關討論串
 
  目前,有關今年國中會考國文科的考試內容,網路上的討論聲浪可說是極其薄弱,不只考前分析少,就連考後解析也少,比較代表性的,大概也就以下兩篇,其他則多為補習班為了招生而做的買版面內容:
 
  
  其中,大部分討論都針對「題型」進行討論,再者,則是集中曝光最近紅極一時新名詞「閱讀素養」或是「核心素養」等詞彙堆砌的資訊.
  若是讀者有閱讀之前寫過筆者關於大學學測國文的文章〈【學好學測】 108年高中學測國文測驗解析〉,就會發現到,「閱讀素養」和「核心素養」等新式教育名詞近日已成為各學校、眾家補教事業爭逐的名詞;也成為各大教育機構、教育界蔚為風行的話題。
  無論是高中升大學、國中升高中,這些教育創新名詞頓時成為一股「不討論就落伍」「廣告中沒提及就缺乏號召力」的風氣,然而,卻似乎(仍然)沒有人願意緩下腳步思考,究竟是什麼才是「符合學測/會考精神與內容的閱讀素養」。這些新創名詞,又真的能為孩子的學習帶來正向的改變嗎?
 
  或者再直接一點,國中要培養「閱讀素養」、高中也要培養「閱讀素養」;國小更不能沒有「閱讀素養」,當每個層級都要練習,都搶者擁有這些高端教育名詞時,這之間難到沒有深淺難易之別?而脫去了面紗,所謂的「閱讀素養」真正的意涵與立意究竟是什麼?真的有哪位教育界先進能說明清楚嗎?
 
  因此,為了不混淆諸位讀者的思緒,就讓我們先言歸正傳,回到今年的國中會考國文考題上,看看我們能分析出什麼端倪!
 
108國中會考國文題型/內容分析
 
  108年國中會考國文,筆者將它定名為「沒有藉口」的出題風向,怎麼說?以往孩子們最常拿來說嘴和開脫的(易錯的、覺得難準備周全、考得刁鑽艱澀)幾種題型,在今年,出題的師大心測中心明顯都採取較為「包容」的態度,沒有鑽牛角尖,特別為難學生:
 
   1.字音(讀音)
   2.字形(改錯)
   3.成語/對聯(算起來,佔4題之強)
   4.書信
   5.語文常識(語詞使用情境)
 
  所以相對之下,學生們幾乎很難用「沒讀過」、「很少見」來當作答錯的藉口,就連平常老師們耳提面命、家長們處心積慮、學生們提心吊膽的「國學常識」今年也根本沒有多所著墨!
  那麼,考題都考些什麼呢?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類:
 
   1.文法理解類
   2.語文邏輯類
   3.資料判讀類
   4.文意推理類
 
  其中,若是將「詩詞、格言閱讀理解」納入「文言文」的範疇,文言文總共也才不過出了13題,這15題中,真正可算是「長文」的篇章,也只佔3篇5題,那麼,其他都考些什麼?
  考「理解力」啊!就那麼簡單!
  所以,當孩子屢屢用「不小心錯了」「看錯了」「粗心錯了」來作為答題失誤的應答時,我們真的應該認真思考,他們究竟是「粗心」,還是他們的學習過程,其實缺少「細心的方法」?
 
108課綱國中會考國文題型/學習策略分析
 
(一)教育名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實踐!
 
  先不要管108課綱中什麼核心素養、閱讀素養,更不要執著於「跨學科能力」,一旦討論起那些大部分老師都說不清的名詞,就會掉入玄之又玄的學習迷霧中,反而加深的孩子們的學習恐慌、破壞了孩子們的學習味蕾,不是嗎?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嗎?為什麼我們反而看到更多坊間的教育家、教育先進,不斷將學習「複雜化」呢?
  為了孩子的未來,或許我們該思考的,不是「該怎麼增加閱讀素養?」或是「什麼是閱讀素養?」,更不該是「如何學習跨學科的整合能力?」(PS.很多家長問學好為什麼,我們總是回答:「單科學習都有問題無法解決了,貿然分科基礎還沒打好之前,就練習跨科整合,真的適合孩子的需要嗎?還是,造成更多學習上的困擾與問題?),而應該回到學習的源頭:
 
   我們孩子是否懂得「閱讀」?
   他們該如何「學習閱讀」(Learn how to Read and Understand)
 
(二)閱讀理解力真的很重要,訓練方法更重要!
  
  怎麼說呢?
  經過上面的題型分析,我們可以很明顯發現,今年的國文科考題非但沒有變難,反而變得更加「簡單」,但這裡的簡單,不是指「內容變得簡單」,而是「測驗的概念」和「測驗的目的」變得單純了--就是追求能檢核出孩子真實理解能力的內容。
  但是,變得簡單的代價,就是閱讀內容的複雜度的確相對提升到另外一個層級,變得更重視孩子平時的幾個學習面向,包括:
 
  A.思考應變能力
  B.邏輯組織能力
  C.資訊判讀和歸納能力
  D.閱讀耐受程度
  E.資訊閱讀密度
  F.閱讀領域與模式轉換能力
 
  發現了嗎?這些能力,既存在於國文科中,也存在於歷史科中,存在於數學科中、地理科、自然科,試問,有哪一種知識的學習過程,不需要經過上述的階段,不需要擁有上述的能力?在這個思考角度中,我們可以清楚發現到,傳統國文科的概念,如今被打開了,而被用更深入的「閱讀理解力」取而代之。
  也就是說,與其花費時間與精力去思考分辨「閱讀素養」是什麼?去過度詮釋「跨學科整合能力」卻缺乏實際執行的細節,學好閱讀更重視去啟迪/發覺/建構孩子們在求學階段可能遭遇的能力養成瓶頸:
  
  孩子們是否意識到他們需要哪些能力?
  他們是否意識到他們累積能力的方法有誤?
  他們又是否養成了正確的學習能力?
 
  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學習過程衍生出的理解問題,我們如何期待孩子們能夠順利「讀懂」?如果連「閱讀理解」都無法順利運作,家長們就更不可能期待孩子能「與題目產生互動,進而精準作答」了,不是嗎?
  連單純閱讀都可能落入「誤讀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要求孩子們進行更高層次的跨學科整合呢?
 
108課綱?不,協助孩子堅守閱讀理解的軌道
 
  回到今年108年會考國文,當學好的孩子們順著學好閱讀的核心訓練與步驟,一題一題去拆解、分析,甚至琢磨其中的層次時,他們突然意識到,重點並不是「寫過多少題目」、「寫得多快」、「寫完之後錯幾題、又對了幾題」,而是:如何持續堅守閱讀理解的軌道,理性地根據不同的閱讀素材,運用不同的理解策略,並且從中得到閱讀的樂趣、知識的累積,而不只是機械性地答題。(PS.最後,還能夠答對很多題!)
 
  這不就是學習的過程中最快樂的事嗎?
 
  每次說到最後,學好閱讀都還是要不厭其煩地重申,重點不是考完就算了,也不是對多少、錯多少,而是,當孩子們孜孜矻矻地經歷12年漫長的學習道路過後,(國小6年+國中3年+高中3年)....
 
  當我們的孩子終於好不容易站上大學的舞台,
  他們真的已經擁有了能準確吸收學習、延伸知識、建構思考的方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