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觀點

【學好觀點】培養孩子閱讀不可誤觸的5大雷區,您踩爆了幾顆?

培養孩子閱讀不可誤觸的5大雷區,您踩爆了幾顆?

撰文/石廷宇     對象:國小   分類:閱讀教育    地區:天母/古亭/士林/北投

      每次只要有家長殷切詢問:「我該怎麼樣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時,我們都先自打嘴巴:「想學好閱讀,就不要只想著學好閱讀。」為什麼呢?因為學好閱讀的「雷區」密佈,一不小心,輕者孩子長期潛意識排斥閱讀、重者影響學業與對書籍的認知,最重甚至有可能波及親子關係!以下,就讓學好閱讀來分享關於培養孩子閱讀可能需要注意的五個雷區:

 

1.看完之後,「請」寫600字讀書心得。

      這顆大地雷,是學校老師和家長們最常踩「爆」學生神經的一顆。(原本應該放在第五點,但是其實這是許多孩子之所以討厭閱讀最深層的原因)。當閱讀不再單純、當知識不再純粹,一切閱讀目的都為了「寫心得」、「寫學習單」、「練習作文」時,閱讀對孩子來說,就不再是「娛樂」,更不在和「自我能力養成」、「自我充實」有關,而是「為了滿足師長要我看書的目的」、「為了繳交學習單、為了湊字數」、甚而至於,「為了成績」。那麼,真正會投注心力於閱讀內容的孩子,又有幾個?

      家長或許會問,如果他不寫學習單,我們該怎麼確認孩子讀到了/讀懂了什麼呢?那就要問問,孩子閱讀的目的與成效,真的就能用學習單來質化分析?我們該教育孩子「功利閱讀論」嗎?只有在需要什麼的時候才讀,當不需要的時候就不用讀?

      認真地思考,就算是一本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又豈是600字閱讀學習單就能概括的?(這時候,一定又會有老師這麼說:對啊!裡面有那麼多可以寫的,怎麼會完全沒有心得可以寫呢?)那換句話說,我們的學校教育,曾幾何時認真地引導孩子「閱讀」了呢?

      最近,筆者就曾經聽聞不只一位孩子說:「老師就是不管什麼文章,拿來就要我們畫『心智圖』,然後再依照心智圖打分數。」耶?所以說,我們要繼續鼓勵孩子為了功利而讀嗎?

 

2.看漫畫、電視都不是「書」!要看書!

      您曾為了連續劇〈琅琊榜〉而動容嗎?您曾為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掉淚嗎?筆者每看必哭的漫畫〈飆速宅男〉,多少男女為了它而哭泣和振奮的〈海賊王〉你看了嗎?

      逢漫畫必反、逢電視必反,幾乎成為成長過程中親子衝突必不可少的經典案例。但,漫畫就真的一無可取?看連續劇就一定浪費時間?「還不如拿來看書!」師長總是諄諄教誨?

      試想想,1-2個小時的連續劇,要在其中鋪陳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還要讓人看了還想再看、欲罷不能,需要多少巧思與經營?一本漫畫,能在全球銷售破千萬、甚至成為家喻戶曉的海報、動畫等等明星商品,這豈是內容隨意馬虎就能辦到的?

      重點不在於「看什麼」,而在於「如何看」、「看到了什麼」,沒有閱讀方法,卻在那「閱讀的材料」斤斤計較,不但損傷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更有可能加深親子之間的溝通隔閡!!

      所以這也是師長們常常誤觸的高風險地雷!

 

3.你怎麼都看「這種書」?你應該多看「那種書」才對

      會脫口而出這種話的家長,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飽學、高學歷的家長;二是,家長們通常也擁有閱讀習慣,或是書籍愛好者。第三,則是對孩子的成長有所期待。

      遇到這類家長,我們都會好奇的問:「那是哪種書呢?」來了:《簡愛》、《小婦人》、《雙城記》、《梅岡城故事》、《西遊記》、《三國演義》,有甚者,家長直接請老師推薦書單,老師們再去網路上尋找各文人雅士推薦的「假期推薦書單」。酷斃了!

      到底該怎麼挑選書呢?這真是個大哉問。但也可以說,再簡單不過了。

      趁著傍晚,孩子下課、家長下班,到坊間的書店或圖書館,恣意地瀏覽,挑選有趣的書名、有趣的主題,或是有趣的封面,都行,就買了吧!或是記下來,到圖書館借閱、上網下載電子書也行啊!

      在書籍出版爆炸的時代,在所有知識都開放與跨領域的時代,誰說非要世界名著不可?誰說兒童非要讀兒童讀物不可?誰說一定要讀名家作品不可?

      不管哪種書,只要孩子愛看,我們就會說那是本「好書」!多看,多學,而非「挑著看」、「大小眼地看」,才是培養學習好奇心、廣泛閱讀的好辦法,不是嗎?

      因為師長們的經驗法則,總會認為「經典」有其價值,或者說,師長們的「挑選」有其意義與目的,但是,在資訊高度交流與變異的現代,今日的經驗,難保明日不會成為「歷史進化的餘燼」,又有誰能判斷什麼樣的書籍和內容一定「好」呢?
 

4.學校課業都照顧不了,還有時間和精力看書?

      這個.....,就是.....,筆者認為不該是「看書與否」的問題,師長們應該積極思考的是「我們是否該幫孩子優化時間管理,讓他們更有效率地照顧學校課業,然後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能夠看書」?

      好了,結案。

5.你看你們班的那個誰誰誰,因為平常喜歡看書,所以.....

      請注意,這顆地雷不只會讓孩子對閱讀抹上陰影,更可能造成親子關係傷殘!

      平時在校,成績、課業比不完;才藝的數量多寡、技藝精熟與否比不完;現在,連無法具體統計的「課外閱讀」,也被迫要「量化」和「競技化」:

「你看那個誰誰誰,一個月讀了多少本書,你呢?」

「你看那個誰誰誰,讀完一本書又寫了多少字心得」

「你看那個誰誰誰,都在讀那個什麼什麼,哪像你整天只讀....」

「你看那個誰誰誰,就是因為他平常都接觸課外讀物,成績才會....」

      有時候,我們都能明白,師長們真的是求孩子好心切,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及早體會閱讀的箇中滋味,不只坐擁書城,更能得書中黃金屋,所以難免氣急攻心時,會驟下令孩子聞之喪膽的評論。『什麼?!這個也能比?』

      閱讀的目的,從來都是為了「充實自己」,而不在於「讀給別人看」,尤其「不是讀給師長看」,與其計較別人家的孩子讀了什麼、讀了多少 ,好不好,我們走近孩子身邊,陪著他們一同閱讀他們正在看的讀物,他們喜歡的讀物,他們著迷的讀物,然後,與他們一同抱著最純粹、最赤裸的態度,悠遊知識與故事,並與他們一起,重新體驗孩提時期的那份好奇與成長。(★筆者相信,孩子們看的許多書,家長們一定也未必看過吧!)

 

      不用筆者提醒,誤觸雷區的代價有多大,而是我們都該靜下心來,仔細思考「閱讀曾經/一直以來帶給我們的滋潤與提升」,然後回到最初那種對於知識、智慧、單純為了故事而著迷的渴求,然後心想,學校教育會有結束的一天,我們希望到了那天,孩子們會帶著什麼樣的能力與習慣,繼續他們的人生成長之路呢?

培養孩子閱讀不可誤觸的5大雷區,您踩爆了幾顆?

撰文/石廷宇     對象:國小   分類:閱讀教育    地區:天母/古亭/士林/北投

      每次只要有家長殷切詢問:「我該怎麼樣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時,我們都先自打嘴巴:「想學好閱讀,就不要只想著學好閱讀。」為什麼呢?因為學好閱讀的「雷區」密佈,一不小心,輕者孩子長期潛意識排斥閱讀、重者影響學業與對書籍的認知,最重甚至有可能波及親子關係!以下,就讓學好閱讀來分享關於培養孩子閱讀可能需要注意的五個雷區:

 

1.看完之後,「請」寫600字讀書心得。

      這顆大地雷,是學校老師和家長們最常踩「爆」學生神經的一顆。(原本應該放在第五點,但是其實這是許多孩子之所以討厭閱讀最深層的原因)。當閱讀不再單純、當知識不再純粹,一切閱讀目的都為了「寫心得」、「寫學習單」、「練習作文」時,閱讀對孩子來說,就不再是「娛樂」,更不在和「自我能力養成」、「自我充實」有關,而是「為了滿足師長要我看書的目的」、「為了繳交學習單、為了湊字數」、甚而至於,「為了成績」。那麼,真正會投注心力於閱讀內容的孩子,又有幾個?

      家長或許會問,如果他不寫學習單,我們該怎麼確認孩子讀到了/讀懂了什麼呢?那就要問問,孩子閱讀的目的與成效,真的就能用學習單來質化分析?我們該教育孩子「功利閱讀論」嗎?只有在需要什麼的時候才讀,當不需要的時候就不用讀?

      認真地思考,就算是一本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又豈是600字閱讀學習單就能概括的?(這時候,一定又會有老師這麼說:對啊!裡面有那麼多可以寫的,怎麼會完全沒有心得可以寫呢?)那換句話說,我們的學校教育,曾幾何時認真地引導孩子「閱讀」了呢?

      最近,筆者就曾經聽聞不只一位孩子說:「老師就是不管什麼文章,拿來就要我們畫『心智圖』,然後再依照心智圖打分數。」耶?所以說,我們要繼續鼓勵孩子為了功利而讀嗎?

 

2.看漫畫、電視都不是「書」!要看書!

      您曾為了連續劇〈琅琊榜〉而動容嗎?您曾為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掉淚嗎?筆者每看必哭的漫畫〈飆速宅男〉,多少男女為了它而哭泣和振奮的〈海賊王〉你看了嗎?

      逢漫畫必反、逢電視必反,幾乎成為成長過程中親子衝突必不可少的經典案例。但,漫畫就真的一無可取?看連續劇就一定浪費時間?「還不如拿來看書!」師長總是諄諄教誨?

      試想想,1-2個小時的連續劇,要在其中鋪陳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還要讓人看了還想再看、欲罷不能,需要多少巧思與經營?一本漫畫,能在全球銷售破千萬、甚至成為家喻戶曉的海報、動畫等等明星商品,這豈是內容隨意馬虎就能辦到的?

      重點不在於「看什麼」,而在於「如何看」、「看到了什麼」,沒有閱讀方法,卻在那「閱讀的材料」斤斤計較,不但損傷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更有可能加深親子之間的溝通隔閡!!

      所以這也是師長們常常誤觸的高風險地雷!

 

3.你怎麼都看「這種書」?你應該多看「那種書」才對

      會脫口而出這種話的家長,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飽學、高學歷的家長;二是,家長們通常也擁有閱讀習慣,或是書籍愛好者。第三,則是對孩子的成長有所期待。

      遇到這類家長,我們都會好奇的問:「那是哪種書呢?」來了:《簡愛》、《小婦人》、《雙城記》、《梅岡城故事》、《西遊記》、《三國演義》,有甚者,家長直接請老師推薦書單,老師們再去網路上尋找各文人雅士推薦的「假期推薦書單」。酷斃了!

      到底該怎麼挑選書呢?這真是個大哉問。但也可以說,再簡單不過了。

      趁著傍晚,孩子下課、家長下班,到坊間的書店或圖書館,恣意地瀏覽,挑選有趣的書名、有趣的主題,或是有趣的封面,都行,就買了吧!或是記下來,到圖書館借閱、上網下載電子書也行啊!

      在書籍出版爆炸的時代,在所有知識都開放與跨領域的時代,誰說非要世界名著不可?誰說兒童非要讀兒童讀物不可?誰說一定要讀名家作品不可?

      不管哪種書,只要孩子愛看,我們就會說那是本「好書」!多看,多學,而非「挑著看」、「大小眼地看」,才是培養學習好奇心、廣泛閱讀的好辦法,不是嗎?

      因為師長們的經驗法則,總會認為「經典」有其價值,或者說,師長們的「挑選」有其意義與目的,但是,在資訊高度交流與變異的現代,今日的經驗,難保明日不會成為「歷史進化的餘燼」,又有誰能判斷什麼樣的書籍和內容一定「好」呢?
 

4.學校課業都照顧不了,還有時間和精力看書?

      這個.....,就是.....,筆者認為不該是「看書與否」的問題,師長們應該積極思考的是「我們是否該幫孩子優化時間管理,讓他們更有效率地照顧學校課業,然後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能夠看書」?

      好了,結案。

5.你看你們班的那個誰誰誰,因為平常喜歡看書,所以.....

      請注意,這顆地雷不只會讓孩子對閱讀抹上陰影,更可能造成親子關係傷殘!

      平時在校,成績、課業比不完;才藝的數量多寡、技藝精熟與否比不完;現在,連無法具體統計的「課外閱讀」,也被迫要「量化」和「競技化」:

「你看那個誰誰誰,一個月讀了多少本書,你呢?」

「你看那個誰誰誰,讀完一本書又寫了多少字心得」

「你看那個誰誰誰,都在讀那個什麼什麼,哪像你整天只讀....」

「你看那個誰誰誰,就是因為他平常都接觸課外讀物,成績才會....」

      有時候,我們都能明白,師長們真的是求孩子好心切,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及早體會閱讀的箇中滋味,不只坐擁書城,更能得書中黃金屋,所以難免氣急攻心時,會驟下令孩子聞之喪膽的評論。『什麼?!這個也能比?』

      閱讀的目的,從來都是為了「充實自己」,而不在於「讀給別人看」,尤其「不是讀給師長看」,與其計較別人家的孩子讀了什麼、讀了多少 ,好不好,我們走近孩子身邊,陪著他們一同閱讀他們正在看的讀物,他們喜歡的讀物,他們著迷的讀物,然後,與他們一同抱著最純粹、最赤裸的態度,悠遊知識與故事,並與他們一起,重新體驗孩提時期的那份好奇與成長。(★筆者相信,孩子們看的許多書,家長們一定也未必看過吧!)

 

      不用筆者提醒,誤觸雷區的代價有多大,而是我們都該靜下心來,仔細思考「閱讀曾經/一直以來帶給我們的滋潤與提升」,然後回到最初那種對於知識、智慧、單純為了故事而著迷的渴求,然後心想,學校教育會有結束的一天,我們希望到了那天,孩子們會帶著什麼樣的能力與習慣,繼續他們的人生成長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