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觀點

【學好學測】關於107年學測你不可不知道的大小事。

關於107年學測你不可不知道的大小事

撰文/石廷宇

      學好閱讀在今年,花了很多時間,在與今年的高中學測準考生進行思想溝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你(妳)沒有要考中文系。」咦?是不是很奇怪的觀念?考學測、甚至考指考,和「中不中文系」到底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了!如果你真的有仔細閱讀歷來坊間、學校的參考書,也認真刷了不少本參考試題,你會發現,其實過往考試的內容不但非常「專門」、「細節」,有些地方甚至考得連中文系的學生、老師都可能瞠目結舌,又或是選文過於「冷僻」、「艱澀」,使得學生難以掌握其答題邏輯和準備方向。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出現「國文考試的目的非但無法實際增進學生的語文能力,反而阻礙了學生的理解和語文運用能力」的問題。那麼,我們到底還要繼續這樣「荼毒學生」嗎?很明顯,在107年學測國文考題上,大考中心作出了重大的思想變革。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前進。

關於107年學測的大小事

      那麼變革總共有哪些地方呢?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點:

      一、綜合閱讀能力

      二、資訊思辨能力

      三、整體(國文)知識整合力

      四、生活應用語文力

      這四點,其實也不約而同反應在「自然科」和「社會科」上。也就是說,自今年起,「學科能力測驗」從傳統的「學科深度」導向,趨向了「能力運用」導向。

       問題是,這些知識運用法則也好、能力養成的方式和思考模式也好,都不是傳統12年國教系統老師所能夠輕易調整的(尤其時空限制),加之長期以來傳統參考書的設計邏輯、對於考試導向的重視,都使得學生的學習模式陷入僵化的題型操作和「準備答案」上,並且多半採取保守的「背誦式」、「猜題式」準備法。既然短時間內這種「學習方式」無法輕易扭轉,自然也就無法真正對孩子在面對未來的學測考試、甚至是上大學之後有所助益。

(★注意:不過,作為升學審核之用的「考試」、「分數」,依舊會是判別孩子校系的主要根據。)

      因此,當學生一進到高中之後,就陸續被「主科」(英、數、理)瓜分去大部分時間,而且學校老師會更因應考試題型的彈性而更大範圍地利用出各式各樣的題目來「幫助」學生「盡可能地貼近考試內容」的情況下,基本上,學生根本上可能還是無法有多餘時間和學習環境(學習條件),去培養上述四種跨越學測挑戰所真正會需要「能力」。

      偏偏,這四種能力,才是上大學之後學生真正需要的。怎麼辦?

      面對「學習的現實」和「學習的目的」之間的落差,身為家長的您、身為學生的你,會怎麼取捨?

 

關於107年學測你不可不知道的大小事

撰文/石廷宇

      學好閱讀在今年,花了很多時間,在與今年的高中學測準考生進行思想溝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你(妳)沒有要考中文系。」咦?是不是很奇怪的觀念?考學測、甚至考指考,和「中不中文系」到底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了!如果你真的有仔細閱讀歷來坊間、學校的參考書,也認真刷了不少本參考試題,你會發現,其實過往考試的內容不但非常「專門」、「細節」,有些地方甚至考得連中文系的學生、老師都可能瞠目結舌,又或是選文過於「冷僻」、「艱澀」,使得學生難以掌握其答題邏輯和準備方向。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出現「國文考試的目的非但無法實際增進學生的語文能力,反而阻礙了學生的理解和語文運用能力」的問題。那麼,我們到底還要繼續這樣「荼毒學生」嗎?很明顯,在107年學測國文考題上,大考中心作出了重大的思想變革。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前進。

關於107年學測的大小事

      那麼變革總共有哪些地方呢?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點:

      一、綜合閱讀能力

      二、資訊思辨能力

      三、整體(國文)知識整合力

      四、生活應用語文力

      這四點,其實也不約而同反應在「自然科」和「社會科」上。也就是說,自今年起,「學科能力測驗」從傳統的「學科深度」導向,趨向了「能力運用」導向。

       問題是,這些知識運用法則也好、能力養成的方式和思考模式也好,都不是傳統12年國教系統老師所能夠輕易調整的(尤其時空限制),加之長期以來傳統參考書的設計邏輯、對於考試導向的重視,都使得學生的學習模式陷入僵化的題型操作和「準備答案」上,並且多半採取保守的「背誦式」、「猜題式」準備法。既然短時間內這種「學習方式」無法輕易扭轉,自然也就無法真正對孩子在面對未來的學測考試、甚至是上大學之後有所助益。

(★注意:不過,作為升學審核之用的「考試」、「分數」,依舊會是判別孩子校系的主要根據。)

      因此,當學生一進到高中之後,就陸續被「主科」(英、數、理)瓜分去大部分時間,而且學校老師會更因應考試題型的彈性而更大範圍地利用出各式各樣的題目來「幫助」學生「盡可能地貼近考試內容」的情況下,基本上,學生根本上可能還是無法有多餘時間和學習環境(學習條件),去培養上述四種跨越學測挑戰所真正會需要「能力」。

      偏偏,這四種能力,才是上大學之後學生真正需要的。怎麼辦?

      面對「學習的現實」和「學習的目的」之間的落差,身為家長的您、身為學生的你,會怎麼取捨?